等待能源互联网中的“滴滴”首富
今天,对于出租车行业,滴滴是闯入者,也是颠覆者。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各行业都有可能酝酿出如此大的改变。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国经济,滴滴是第一个,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相继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通知》。中国能源互联网的滴滴似乎可以期许它在未来的出现。
能源行业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属于自己的滴滴?这个被问了无数次的问题,短期内似乎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如同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一般的众多高等院校、科研组织、行业协会、企业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从概念到行业规划,到示范项目、再到商业运营,我国能源互联网需要经历怎样的蜕变?又将如何与当前的能源现状相结合?随着电力市场的放开,能源互联网又将孵化出怎样的商业模式?带着一系列的问题,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采访了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峰。
Q:滴滴的成功,是发挥“共享经济”优势,盘活存量,这种模式在能源行业中可以实现吗?
高峰:能源互联网中,能源具有虚拟化特征,即对于用户来讲,不会考虑能源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和滴滴类似,用户只管用车就好,不用考虑谁的车。
能源互联网设备也可以做到虚拟化,即能源设备的复用、存量设备的盘活。虚拟电站就是能源互联网“共享经济”应用的一个实例。虚拟电站把分布的电源、储能集合起来,发挥相当于一个电站的效用。对于用户来讲,和水电、火电、新能源发电效果是一样的,没有区分的必要。
Q:能源设备也可以完成虚拟化,那么哪一类设备具备最早出现“滴滴”的条件?
高峰:目前,我们应该最先实现储能设备的虚拟化。在城市、经济园区有很多的储能设备。电信的基站,另外还有广泛分布的楼宇的储能设施。这部分海量分布的储能设备,有的甚至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来没有被使用过一次。这部分存量我们是可以利用能源互联网来盘活的。
以北京电信为例,北京辖区有3万个基站,按着平均每个基站安装10千瓦、80度电UPS计算,存量就是30万千瓦、240万度电,其容量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抽水蓄能电站。2016年7月11日上午11时30分,北京地区电网最大负荷达到1937万千瓦,然而仅仅一小时后最大负荷就增加了20多万千瓦,达到1958万千瓦。这么快速的增量短时电制冷负荷需求,把北京电信基站UPS盘活就可以满足。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大量的电动汽车也是移动的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同样可以参与到能源互联网中来,参与调峰,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电网压力,既节约了电网投资,也提升了电能利用效率。
Q:有人说,能源互联网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如何实现电力,燃气,热力等不同能源种类的互补?
高峰:我们一直强调多能协同,而不是多能“互联”。多能协同的能源网络,以电网为主体,气、热、水、油等网络覆盖整个能源产业链。能源网络一定是可延展性,柔性,能够支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的网络。区别于传统网络,能源互联网多种能源可以转换,天然气可以发电,电力可以电解水制氢、制气。
另外,多能协同不仅是多种能源的协同,还是能源流和业务流的协同,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都需要综合考虑,实现能源利用的最优化。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发布了能源互联网仿真云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进行能源链和业务链的分析优化,助力实现多能协同,达到提升能效,降低能源投资、运营成本的目的。
Q:能源互联网还将会为能源行业带来怎样的商业模式?
高峰:首先是园区、开发区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营,由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综合能源服务商提供一体化的能源服务,其整体能源采购议价能力也大幅度提高,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能源套餐设计,进一步提升收益;另外就是能源平台化服务,如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预测、运维服务平台等;随着辅助服务市场的开放,虚拟电站包括虚拟储能服务商将会大量涌现;最后还有能源互联网的增值服务,包括能源工程服务、能源资产服务、能源金融服务等,如能源装备的分时租赁服务,能源供应的保险服务等。
Q:不同能源之间的条块分割应该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障碍,我们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高峰:实现能源互联网要打破条块分割,综合用户的用能需求,多种能源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达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成本的最小化。比如城市、经济园区,通过能源互联网平台,实现供电、供热、供气的协调发展。有的区域热量需求比较高,在能源互联网平台上就以热定电,以热定气,优化了能源投资结构;而有的区域用电负荷波动较大,能源互联网平台则可以统一协调热、气,甚至整合潜在的储能资源,实现用电负荷峰值的下降。为用户降低了容量电费,提升了能源总体利用效率,用户的用能成本下降。
Q:能源互联网将如何改变辅助服务市场?
高峰: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从需求侧管理到需求侧响应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越。在能源互联网环境下,最理想的状态则是需求侧互动。随着大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如果达到电网系统的需求侧互动,必然会催生出一个完善的辅助服务市场,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供能服务质量。
传统的电网体系是集中式调度模式,由于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造成电网的扰动。发电侧与用户侧被电网隔离,波动的发电侧难以与需求侧匹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存在较大风险。而能源互联网中,发电企业与用户以及辅助服务提供商通过市场自主匹配,从而显著减轻电网进行供需匹配的压力,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和消纳的问题。
责任编辑:沧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