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告诉你能源互联网该怎么做
图片来源:网络
把家用电器,和窗帘、自行车、滑板,甚至是屋顶光伏、地下室的储能设备连接在一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方便炫酷,还是为了节省几块钱的电费?
作为总耗电量占整体用电量比例不到5%的居民用电,节电很显然并非是一家能源互联网公司所能依靠的生存模式,虽然这很可能是人们允许自己成为客户的初衷。德国有一家公司是这么做的:你打开冰箱,拿了一瓶饮料,关门。
等你走到沙发上坐下,一边喝可乐一边刷手机的时候,你的冰箱发了一条消息给你的绿色账户:刚才你开冰箱的动作耗时3.6秒,因此强迫冰箱启动耗能0.073kwh,这可比邻居的鲍勃要缓慢了1.2秒。推荐你要么换一台更加绿色节能的A+级冰箱,要么请迅速开关门以击败你的小伙伴。
在半个月前的德国CEBIT电子展露脸的节能创新公司Opower,推出这种面向家庭用户的数据服务。这家公司已于去年纽交所上市。
从能源互联网到“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能源行业在一波又一波的大手笔中不断兴奋。但是又仿佛找不到究竟。4月1日,阿里云计算与亚洲最大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阳光电源,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发布的“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
什么是光伏云?云里面有什么?具体的商业模式除了揣测出来的数据联网和手机贴身服务,无法看到更有超越感的想象力。
光伏云其实早就应该存在于电力公司营运数据的控制范围之内。
来看看Opower是怎么做的。Opower更像是一个数据服务公司,通过云平台为电力公司整合用户能耗,提出节能措施,干净简洁的页面和无微不至的细节,使得Opower更具互联网公司的气质——关心用户卷入和粘性、注重个性化,把能源领域里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家庭小用户作为了自己的主要客户群。
经过Opower处理过的账单上,除了分析用户的用电数据,还有临近区域内的其他用户耗能对比数据——即所谓的邻里用电比较,Opower会据此向用户提供建设性的节能方案。
云平台以及数据整合能力是Opower的核心竞争力。它从所服务的公用事业公司取得大量的家庭能耗数据,整合行为科学理论、房龄信息、周边天气等,运用自己的软件系统进行用能分析,建立家庭耗能档案,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节能建议。
这已经揭示出“互联网+”时代的精髓:Awareness,关注度,存在感。在这个基础上的“智能互联网+”,是高速度的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的存储、挖掘、分析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共同形成的全新业务体系支撑下的客户关系学。
随时随地,超过10分钟待机的咖啡机和电脑都会引起你的注意。Awareness,它的背后是强大的智能。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拥有良好节能观念和争取节能方法的新一代人,哪怕用一种近似于游戏和竞赛的方式。
和谁竞赛?是彼此之间,还是和大家共同的接盘手:电力公司?在新一轮的“互联网+”的大潮中,事实上,身披传统产业外衣的电力公司非常困惑,我和我的客户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和那些依托于我存在的数据公司又是什么关系?
2009年,在数字网络广告方面日益强势的谷歌悄悄组建了一只40人的团队,专门拜访广告代理商并陆续保证:谷歌事实上不会成为这些传统行业代表的对手,而是一家能和他们分享宝贵用户数据的技术公司和媒介平台。
“这绝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如何创造出新的模式。”传统行业在和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低估的是:渠道的力量。可能拥有并覆盖全国各类型大中小用户的公司只可能有两个:电网公司和自来水公司。他们不仅拥有全套的客户沟通数据,也有客户的使用和历史曲线数据。
这些信息和渠道,都可成为公共服务公司面对新兴互联网公司冲击时的武器,甚至于可以成为新的盈利点。当然前提是,电网公司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对自己做出相应的包装。
唯一可以出现的区别,应该是在服务与主动服务之间。系统状态提前预警,天气预测定制更新,设计参数预估调整,这些还都只是技术平台下的直接产物。人们更期待出现的,是累计的绿色指数分帮助用户购买更便宜的电力。对于企业来讲,参与需求侧调控的诚意也应该可以化作税务系统上容易免去的几个点。
尽管这听上去非常美好,但对刚刚起步的“互联网+”时代而言,早期的瓶颈已经足够让人着急:哪里去寻找可以完成一切设计的人才?不仅大部分互联网人才已经淡忘了物理和化工的生产过程,就连一心想靠着互联网落地的新兴互联网服务公司也捉襟见肘,急需各种跨界人才。
无论如何,如果能做到不改初衷,那还是请继续呈现精彩吧。
(作者为德国柏林电网公司新能源项目主管/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