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这样改变生活
两个替代 带来清洁环境
2月19日上午,北京地区重现往日的阴霾,“中度污染”的空气质量使市民们不得不戴上口罩出门。“现在口罩已经成了我背包里的必需品,如果一直是这样的生活环境,恐怕还真要逃离北京了。”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鲁女士苦笑道。好在当天下午,一阵强烈的7级阵风使北京“重见天日”——狂风再次拯救人们于雾霾之中。
气候与雾霾的关系到底有多大?今年1月17日,中国气象局通报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不利气象条件,与津京冀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少风等不利的气候条件导致近期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容量低,而这一指标恰恰反映了大气对污染物的通风扩散和降水清洗能力。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方案”。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当今世界,如果想要有效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就需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发展清洁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有效连接,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多高效、环保的清洁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一届二次理事会(以下简称“大会”)上,欧洲气候议会秘书长尼古拉斯·邓洛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这便需要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在能源开发端实施清洁替代,在能源消费端实施电能替代(以下简称“两个替代”)。
研究表明,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仅开发万分之五就可满足全球能源需求。2016年,全球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4亿千瓦,其中新增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7亿千瓦。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为例,截至2016年年底,经营区域内水电、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到2.16亿千瓦、1.32亿千瓦及7206万千瓦,是世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电网。在电能替代方面,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2016年累计推广实施电能替代项目4.1万个,替代电量达1030亿度,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燃煤40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19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等污染物76万吨,经济、环保、社会效益显著。
近几年,清洁能源投资引领经济发展的态势,正逐步从欧洲、北美洲发达国家向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转移,亚洲将逐步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深入,欧洲、南部非洲、北美、南美、南亚、东南亚、海湾国家等区域已经形成了一批跨国互联电网,这也有利于“两个替代”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得到实践。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期,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时期。经过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于2050年基本建成,届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这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个回归 改变传统用能方式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居民冬季的采暖方式有了新变化。位于北京西南40公里处的房山区韩村河村是国家电网公司首个集中式电采暖试点示范项目所在地,3座2×6兆瓦电蓄热锅炉房为全村400多户居民供热。集中式电采暖实施后,村子里再也见不到煤堆,听不到噪声,全村的采暖费用还节省了100万元。
这反映了用能方式的转变。我国是煤炭大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经算了一笔账:在京津冀地区,单位平方公里每年消耗的煤炭是全球平均值的30倍。中国煤炭的消耗,有一半是用来发电的,剩下一半是直接燃烧的。我国每年的散烧煤有7亿~8亿吨,而1吨散烧煤燃烧产生的污染比发电煤产生的污染要多5到10倍。“中国现在能源结构高碳很明显,这一结构亟待优化,必须强化能源革命。”杜祥琬表示。
“化石能源回归其基本属性”(简称“一个回归”)是大会确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以原油为例,其作为原材料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其用作燃料时的1.6倍。因此,化石能源需要回归到工业原料和材料的使用范畴,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化石能源的回归意味着社会用能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能源革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按2016年消费水平,当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80%,每年可减少一次化石能源消费89亿吨标准油,节约损耗标准油26.7亿吨,这相当于1.8个美国的终端能源消费量。“相比传统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因此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参加大会的可再生能源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卡伯格解释说。
记者从大会了解到,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的不断推进,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相继发布了面向中长期的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目前已有173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146个国家出台了支持政策,使得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根基持续加固。
在转变用能方式的过程中,由于世界各地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便需要更大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在中国,目前已经建成“六交七直”13个特高压工程,在建“两交七直”9个特高压工程。这些特高压工程将中国西部的能源中心与东部用电负荷中心连接,从而将更多清洁可再生能源输送到用户手中。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特高压电网已经累计输送电量6150亿度。
“这样的互联互通对于人们使用清洁能源至关重要。”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弗里德里奇·普林兹在接受采访时,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中国北边的蒙古国,有大量的风电资源,因为缺乏电力外送通道,这些清洁能源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如何将世界范围内的清洁能源更好地为人类所用?全球能源互联网无疑成为以清洁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用电需求的最佳方案。
在亚洲,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与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集团、俄罗斯电网公司签署了《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这一区域能源资源与消费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实现这些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可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提高清洁能源的消纳比重。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全球的跨国电网互联线路长度接近1万公里,全球联网容量约2.5亿千瓦,预计2020年将达到3.3亿千瓦。全球跨洲跨国电力交易也呈现增长态势,2016年,全球跨国交易电量达到7650亿度,跨区交易量近300亿度。越来越多的化石能源被清洁电力取代,未来,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格局将初步凸显,这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用能方式,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
一个提高 享受电气化优质生活
目前,全球仍有五分之一的人没有用上电,三分之一的人要靠木材、动物和农作物废弃物做饭、取暖,每年有40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如何为这些无法享受到电气化现代生活的人谋得福祉,让全人类都能够享受到现代能源带来的便利?全球能源互联网也给出了解决方案。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中,提高电气化水平(简称“一个提高”)是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增大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保障用能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费量。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给各国民众带来发展红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对于民众来说,随着智能化的推进,民众用电将更加方便,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和消费品质。除此之外,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农民们可以不用烧秸秆、柴火或煤,对于环境的破坏会变小,雾霾也会变少,环境品质也将提升,“这对老百姓来说毫无疑问是好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提出,建设先进智能电网,满足各类用户多样化、智能化用电需求,构建功能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能源消费电气化。他表示,这将深刻改变世界能源发展格局,让人人享有充足廉价的清洁能源和智慧服务,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更繁荣的经济、更宜居的环境、更和谐的社会,为全人类带来巨大福祉。一年来,该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果。
电气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坚强智能电网作支撑。2016年,我国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加快发展,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特高压投产“三交一直”工程,在建“三交六直”工程,在建在运线路长度、变电(换流)容量分别超过3万公里、3亿千伏安(千瓦);完成了3.6万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78.2万眼机井通电、2.2万个自然村新通及改造动力电任务;并网风电装机1.32亿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0.72亿千瓦,外送西南水电1074亿度,全年消纳清洁能源发电11893亿度……这些都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进提高电气化水平的重要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巴西美丽山水电送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一期、二期项目成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中标并实施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柬埔寨、老挝等国签订合作项目;中电装备公司总承包建设埃及EETC 500千伏主干网升级工程项目;在欧洲,跨国互联的蓝图也已经展开。
此外,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立一年来,还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和各项重大理论研究,加强全球电网发展情况调研和信息搜集,绘制五大洲骨干电网接线图,开展了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亚欧非及美洲电网互联研究,建立全球跨国跨洲联网重点项目库等。记者了解到,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还将继续在规划研究、联网工程、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在提高电气化水平、降低能源消费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如刘振亚所说,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电气化水平的提高,缺电问题将得到解决。绿色、清洁的电能,将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成为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