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的几个必须
把能源与一切相连,把不同的属性相连。这意味着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渗透,无所不能的强用户体验。能源互联网进入2015年之后,恰好巧遇即将汹涌澎拜席卷时代的互联网+新经济常态,使得企业和资本突然在阳春三月给与这
把能源与一切相连,把不同的属性相连。这意味着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渗透,无所不能的强用户体验。
能源互联网进入2015年之后,恰好巧遇即将汹涌澎拜席卷时代的“互联网+”新经济常态,使得企业和资本突然在阳春三月给与这次词语极大的关注,很多公司在急忙按照自己的利益和理解去定义这个概念。但到底什么才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必须要素?
甚至在股票市场,能源互联网概念股一定会裹挟着各种能源领域的CEO们的勃勃雄心,借着大势让老百姓们对这个词耳熟能详,同时也能让做配电设备和充电桩服务的公司都能借此东风。而在知乎网站上,我们不断看到有人贴出询问,试图找到能源互联网的真实内涵所在。
所谓能源互联网,不管其定义有多么千差万别,最终试图营造的社会模型却几乎不用争议:人们的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屋顶光伏、电脑手机等等都要变成互相联网的一分子,未来每个人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标和生活需求都能够被打通变成数字化坐标,未来生活的每一秒钟各种需求都能被积聚起来被导向最有效的生产供给,在这种庞大的能源互联网体系下,环境保护的需求将被获得最大程度的尊重,而同时经济效益也成为人们生活行为的巨大驱动力和制动力。
在这种背景需求下,实现能源互联网有三个必须一定要具备。
一、信念之必须
能源互联网的极限诉求,就是把千百年来形成的生产顺应需求这样一个商业逻辑,转换成为整合需求以优化生产达到节省资源这样一个新的哲学体系。这一转变与互联网近十年近乎独立的自由发展相比,需要更多的工业耐性和创新勇气,但同时这也是人类发展必然可能出现的一种事实: 互联网发展,并不能仅仅限于做增量。
但是互联网一旦和能源这样的传统行业结合,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挑战。以德国为例,虽然是德国从2008年开始就在做这一领域的探索,并且拥有世界上最活跃的售电与电力交易体系,但在德国的能源转型道路上,可以说也走了很多弯路。为了与法国大力推演的核电发展模式泾渭分明地推出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德国社会各界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付出了政治、经济、地理、人文、科技等各方面的努力,动用了舆论宣传、技术突破和资本运作等各种手段。
最后的效果显而易见:德国的光伏固定补贴制度,不仅盘活了自己的新能源发展产业链,甚至还带动和促生了中国的光伏产业。更重要的是,虽然德国人民因此承受了高额的电价上涨,但是一个新的以可再生风能、光伏、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为主的绿色产业链由此诞生并为全世界各国效仿,由此带来的工作岗位和企业发展机遇不可限量。
从零到一,一步步走来清晰可见。因为懂得,所以坚持,德国人在能源转型的环保道路上完全可以成为全世界楷模的理念是:笃信整个绿色产业链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国民经济发展支撑,笃信紧密相连的电力能源建设可以放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
这种信念是需要通过产品和解决方案来获得价值传递的,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互联网思维就是:与消费者的关系决定一切。在互联网+时代,Beats的耳机之所以大卖并非是因为音质好而是那个炫目的B字头,谷歌花大价钱请了很多销售去游说广告公司们,要表达的只是:即使在数字时代,谷歌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而是服务提供者。
必须要有这种对新型消费者关系的认定才能设计出互联网+时代的能源互联网产品:能源的确成为民众和社会普遍关系的话题,不只是因为能源是一种消费品,更重要的是能源可作为新型商品甚至是投资对象来出现。
去年夏天, 德国政府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也为了加快德国骨干输电网建设,推出了一项旷古未有的新政策:德国环境部及经济部和德国四大输电网公司就德国民众投资参与新输电网建设事项达成共识,按照协议,德国民众将可以投资入股基于四条高压直流输电的德国新骨干输电网建设并可以得到最高5%的派息。
按照协议,民间资本最高可以占到总计200亿欧元电网扩建费用的15%,而个人投资的最小金额为1000欧元。此外,居住在电网扩建路线附近的民众将得到优先入股权。
这项政策对金融和投资市场的影响几乎是原子弹级的:要知道,欧洲央行几年来对基准利率一降再降,已经抵达负利率的历史最低位,而德国市场上通常的10年期住房贷款利率也不过才1%。
此类措施的要点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必须成为传统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新常态:连接与共享。让普通民众也能分享能源转型的红利,是这一政策最原始的初衷。但其实5%的利息所带来的也许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吸引,更重要的是提高居民们对电网建设的认同度,这种创新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兴趣点的培养和潜移默化。
所以能源互联网在德国的发展几乎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工业社会注重的已经是理念与利益上的广泛互联,而绝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互联网端的信息链接来完成沟通。另一个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应用就是方兴未艾的虚拟电厂计划。
二、创新之必须
如果说到能源互联网时代哪些企业的竞争力最强,哪些企业最容易创新,答案有很多种,但是毫无疑问有一种企业往往都会被人低估:电网公司。
2014年底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的专家们组团拜访了广东、浙江、四川等省级电力公司,在和营销及新能源管理部门座谈交流的时候发现电网公司对电改和能源转型虽然困惑和疑问,但总体还是走在了很多公司的前面,因为他们的确看到了机遇。
电力公司或者说将来可能出现的售电公司将成为举足轻重的能源数据服务的引领者。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类似传统电力公司体制下的营销部门和大客户用监服务将更遵循数据为王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负荷预测、天气发电预报等方面电网公司的确拥有其他企业无所比拟的优势。虽然这种转变也并非是天然的继承和优势积累,而需要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检验,但拥有电力公司背景下的售电单位理应具备宏控电力消费、供暖制冷和能效管理等诸多职能,并可涉及能效管理、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多种跨专业创新业务。这些业务作为一种概念上的创新已经在电网公司内部试行了很多年,尽管也许还未被意识到,但这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精髓:智能互联网,这个智能互联网是高速度的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的存储、挖掘、分析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共同形成的全新业务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