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优化转型 电力能源转型的主要支撑

2018-02-06 22:37:15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201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5.7亿千瓦,业内人士预计,2018年将达到6.2亿千瓦,未来五年(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

        201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5.7亿千瓦,业内人士预计,2018年将达到6.2亿千瓦,未来五年(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7%,2022年将达到7.1亿千瓦;201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15058亿千瓦时,预计201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将达到1.76万亿千瓦时,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96%,2022年将达到2.57万亿千瓦时。 

关注

       “推动能源革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这一使命对我国电力行业来说依然十分艰巨。”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日前召开的2017年中国电力造价高端论坛上表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新论断,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未来中国电力发展要与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和新征程结合起来,实现电力工业优化转型。

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

       杨昆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发展成为电力强国,电网规模、发电装机容量、全社会用电量,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容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各领域发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技术世界领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电力行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在供给、消费、技术、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诸方面取得巨大突破。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持续向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化方向迈进,电源投资建设重点向非化石能源方向倾斜。在节能减排方面,不断推进和创新发、供电技术和环保技术,火电机组效率、节能环保及温室气体减排等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煤电污染物实现严格管控,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清洁化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取得新成果。电力工程建设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为世界电力科技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持续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电力发展的“四新”

       杨昆表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新论断,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未来中国电力发展要与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和新征程结合起来,实现电力工业优化转型。

       新矛盾要求电力新定位。就电力工业而言,以往“电力紧缺”、“无电人口”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在电力供需相对宽松的形势下,电力市场化不充分、电能资源配置不平衡、源网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已逐渐显现。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工作新定位,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解决新时代电力发展中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

       新思想要求电力新格局。要紧密结合电力发展新形势,树立发展新格局,具备国际眼光,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方略要求电力新实践。要认真贯彻落实,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国际合作和创新电力科技等方面开展电力事业新实践,促进电力工业低碳绿色发展。

电力转型还需从技术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指出,电力系统转型是实现能源转型的主要支撑,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子装备接入电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以及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智能化是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显著技术特征。周孝信指出,要实现电力系统转型,必须实现一些技术突破,其中五类技术的突破具有全局性影响。这五类技术分别是:高效低成本太阳能风能发电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储能技术、高可靠性低损耗电力电子技术、高强度绝缘技术和超导输电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周孝信表示,我国新一代能源革命的核心目标是,以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更大份额,实现能源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统。

       周孝信指出,电力系统转型是实现能源转型的主要支撑。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是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主要来自一次电力,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核电等。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比,形成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是实现能源转型的主要支撑,也是电力系统转型,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的重要标志。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了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指标。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以上,煤炭占58%以下,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到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达到20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7.7亿千瓦,占39%。到2030年、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达到20%左右、超过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

       周孝信根据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进行情景估算,2020年、2030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分别达34.5%、48.23%和78.16%。“因此,电力系统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低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转型对我国实现能源转型目标起关键作用。”他表示。

综合能源电力发展模式

       周孝信介绍,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代,第三代电力系统从21世纪初至21世纪中叶,主要特征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为主,骨干电源和分布式电源结合,主干电网与区域配网、微网结合。

       第三代电力系统基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电力发展模式。“智能的电网控制、保护系统、智能输变电设备和网络的自愈,大容量、低损耗、环境友好的输电方式,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基本排除用户的意外停电风险。配电网能源电力服务是分布式能源广泛接入的智能主动配电网,微网双向能源电力流,综合能源、电力、信息服务。”他说。他指出,第三代电力系统具有四个技术特征,分别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电力系统。

       “第三代电力系统是100多年来第一、二代电力系统的传承和发展,是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构成新一代能源系统核心的新一代电力系统。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子装备接入电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以及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智能化是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显著技术特征。几类技术的突破有可能对未来能源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发展形态、系统整体效率、运行控制方式和运营模式带来全局性、变革性甚至颠覆性影响。”周孝信表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子装备接入电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以及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智能化是新一代电力系统显著特征。”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沧海一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