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水泽润攀枝花

2018-06-21 16:45:10 国家电网报  点击量: 评论 (0)
骄阳如火、晴热干燥,山路逶迤、蜿蜒曲折。6月8日,记者走在四川攀枝花彝族乡混撒拉村的山路上。特殊的气候和地貌,让当地持续干旱,种植点高、水源点低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尽管金沙江常年奔流不息,而周边的农民始终用不上水。但这一问题,现在却被破解。

骄阳如火、晴热干燥,山路逶迤、蜿蜒曲折。6月8日,记者走在四川攀枝花彝族乡混撒拉村的山路上。特殊的气候和地貌,让当地持续干旱,种植点高、水源点低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尽管金沙江常年奔流不息,而周边的农民始终用不上水。但这一问题,现在却被破解,如今的攀枝花到处是水润沃土的美丽景象。

3.8千米管道 引金沙江水浇灌果园

攀枝花仁和区彝族乡混撒拉村64岁的李德,是当地第一批种芒果的村民。回忆起带领村民靠种芒果脱贫致富的经历,他满是感慨:“起初并不顺利。芒果喜旱,但在开花季节却需要给足水,否则影响口感和产量。果园都建在陡峭山坡,浇水成了问题。芒果从培育到见效益要五年,磕磕绊绊培育了些年,在村民渐渐转变观念由不认可到认可,铆足劲儿要靠种芒果致富的当口,2010年春天村里却遭遇了大旱。水从哪来?愁坏了的李德四处打听。建提灌站,将山下水库的水引到山上村民果园中。攀枝花供电公司为村里投资15万元,修建了2000米输水管道、配备一台400千伏安变压器。

2013年又逢大旱,水库干涸,蓄水池见底。摆在李德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是从别的地方调100万立方米水,或者再建大型提灌站从金沙江调水。“远水不解近渴,还是要建大型提灌站,永绝后患。”李德坚定地说。

44天的工期迫在眉睫,为施工点接电是当务之急。仁和区供电公司兴隆供电所谢学辉说:“为了保障施工进度,电要走在前面。安装提灌站专用变压器、架设临时照明用电、抬杆、敷设线路。那几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羊肠小道崎岖蜿蜒、荒草齐腰,我们来来回回走了无数次。”2013年5月10日,500千伏安专变架好、4座总容量4500立方米的蓄水池建成。当带着泥沙的金沙江水顺着直径约40厘米的管道喷涌而出的时候,混撒拉村鞭炮齐鸣。“3000亩芒果有救了,村民致富有奔头了。”李德说。

如今,靠着种植芒果脱贫致富的混撒拉村村民李天翠,坐在自家三层的小别墅中,仍旧对这几年生活的变化唏嘘不已:“以前,靠着种几亩水稻、卖鸡蛋勉强维持生计,供孩子读书。后来电好了,水足了,家里芒果扩种到了60亩,因为品质好,远销云南、海南,甚至到了新加坡。去年,家里赚了60万。外出打工的儿子也回来帮忙打理果园了。”

混撒拉村410户农户,凭借两万亩芒果园,2017年实现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8基电杆帮100人 解决了用水难题

6月8日,记者站在金花塘彝族村村民翁古尺体家的院子中,很难将他家与“贫困户”3个字联系在一起。彝族风格的堂屋干净敞亮,电视、冰箱一应俱全。

翁古尺体所在的村是从凉山迁来的易地移民彝族聚居村,是省级贫困村。“刚迁来时,生活条件很差,人和牲畜混居在一起。用电用水都不方便。”身着彝族民族服饰的翁古尺体指着墙角的铡草机说,“有了电,家人住上了宽敞的新房,搭建了牲畜棚,卫生、干净。”金花塘彝族聚居村全村1598人,2017年,米易县供电公司投资460万,按照每户均配3千瓦的标准进行电网改造升级,实现了一户一表。“村里建了57口蓄水池,通过电抽水,将海塔水库的水抽过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用水。除了养牛、羊、鸡,村民们也开始了多品种种植,椪柑、芒果、当归、苍术等水果和药材让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村里去年实现人均收入1.25万元,生活面貌焕然一新。”金花塘村党支部书记吴复俊说。

因水而走向新生活的不止金花塘彝族村一地。仁和区大龙潭乡迤资村被称为“小火山”,藏在海拔1000多米的深山中。记者乘坐的车子一路在黄土地上颠簸,多少个“峰回路转”后,才到村口。地如其名,这里不仅干旱少雨,方圆几千米也找不到一个水源点。“井打了不少,费了很多劲儿,就是不见水。”迤资村村主任熊会文说。山脚下是金沙江菁门口段,看得到滚滚江水向东流,吃水却是困扰村民的最大难题。“每天早上,村民赶着牲口到江边打水,等回到村里日头已经老高了。休息一会儿,再去打水。一天的时间都耗费在取水上。”熊会文说。

2009年,仁和区供电公司与村民一起寻找水源,在山间找到一眼拇指粗的泉眼。为了将泉水引到村里,该公司架设了电杆8基、线路400多米。“在硌脚的黄土路上施工,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晒花脸晒脱皮是常事。山路陡峭,电杆只能靠肩扛手抬、绞磨拉。”熊会文说,“电杆立起来了,把我们这100个村民从喝水难中解放出来了。”

39.4万亩土地 有了发展的底气

6月11日,芒种节气刚过,四川攀枝花米易县撒莲镇湾崃村村党支部书记周飞伍悠闲地检查着电力滴灌线路,不断冒出的清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在这个年人均收益达到1.58万的农业大县,却少见农民田间地头的奔忙。

米易县拥有耕地39.4万亩,属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具有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全年日照约2700小时这样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安宁河谷沃野千里,但水源点低、农作物种植点高,尤其山区沟壑纵横、盆地交错,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的一大难点。

“电网改造升级前,不能满足抽水用电需求。村里有耕地1200亩,人均收入5800元,只能种植甘蔗、茄子、四季豆。”周飞伍说,“电网改造升级后,村里用电泵将水抽送到蔬菜温室大棚;丘陵地区建了四五个提灌站,引水上山。”目前,湾崃村有变压器11台、抽水专用变压器两台,总容量达3740千伏安。水足了,村民们不仅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800亩,更是掐准市场脉搏,“稻菜轮种”,既种植粮食,又抢占早春蔬菜的商机;山上种植的芒果和椪柑也让收益滚滚而来。充足电力推动农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远不止“浇水”这一方面。

大水漫灌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早已被村民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省时又省力的滴灌技术。如果说使用电水泵、建提灌站构建了农田的“筋骨”,电力滴灌就如毛细血管一样,将水源引向深入,让农业标准化种植跃升了一个台阶。“采用滴灌技术,地里不生杂草,可以精准施肥。用柴油作动力浇地,每亩地人工除草施肥成本要两三百块钱,电力滴灌只需要30块钱。”周飞伍说。

优质电能给了米易县发展的底气。“不久前,120万吨番茄经过‘蓉欧快铁’销往了欧洲。米易县是国家南菜北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米易县副县长熊玉兰自豪地说:“‘有了水,扁担也能发芽’,在农业灌溉、农村标准化发展的背后,是供电企业的大力支持。”

电通水来,破解干旱难题,解决水源“最后一公里”问题。攀枝花供电公司按照“水源在哪里,线路就架到哪里,供电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积极推进农网改造升级,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改善民生,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攀枝花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共惠及2.14万户居民。

眼见着水润沃土百草繁盛,眼见着电助果蔬销远方,眼见着农村美,眼见着生活兴。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