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运转的应急体系

2018-06-21 16:43:06 国家电网报  点击量: 评论 (0)
6月14日上午,四川绵阳供电公司员工张健正顶着烈日,登上技能培训场地2号电杆。他用螺栓连接对合抱箍,不忘用扳手再次紧固,确认牢固可靠后,开始安装横担。楔形线夹开口销的开口是否朝下,夹担两端的开口尺寸是否一致……张健顾不上汗如雨下,仔细检查作业关键点,保证安全。

6月14日上午,四川绵阳供电公司员工张健正顶着烈日,登上技能培训场地2号电杆。他用螺栓连接对合抱箍,不忘用扳手再次紧固,确认牢固可靠后,开始安装横担。楔形线夹开口销的开口是否朝下,夹担两端的开口尺寸是否一致……张健顾不上汗如雨下,一一仔细检查作业关键点,保证安全规范。

张健正在为今年的应急技能劳动竞赛作训练准备。竞赛综合考验标准化演练模块熟悉程度、应急队伍素质和协作效率,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给自己出的一份应急“考卷”。该公司总结历次应急演练、培训、救援经验,编制7大项25个小项应急演练标准化模块,明确人员、物资等配置标准,让应急处置更加高效。

“竞赛像一场‘模拟考试’,平常训练过硬、准备充足,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时,才能成为优秀的‘电力特种兵’。”张健说。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同一时刻,在国网四川电力应急培训基地,应急救援副队长周炜操作的无人机正盘旋在铁塔上空,他在对来自上海、甘肃、辽宁的21名学员进行输电线路高空救援培训,“无人机配置了摄像头,可以无死角监测安全隐患,防止学员高空误操作。”

2008年,国网四川电力建成国内首个电力应急培训基地,开展分层、分类、分专业精准培训。同年,在南充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电网备用调度中心,为全川应急救援、安全供电上了“双保险”。

“平时我是无人机教练,遇到抢险,我就是应急救援队员。”这是周炜眼中的“平战结合”。2011年,国网四川电力组建国家电网公司首支专业应急救援队。如今,106人的省公司专业基干应急队伍和21支地市应急救援队伍协同联动,应急队员与省军区预备役人员相融合,锻造出一支响应迅速、适应力强、全川机动的专业化应急队伍。

周炜从小怀揣“飞行梦”,大学期间创立了学校第一个航模协会。后来,大学毕业的周炜以无人机操作员身份加入国网四川电力,一路见证了无人机应急抢险的探索历程。

“汶川地震时,受技术所限,无人机难以完全开展巡线作业。”周炜清晰地记得无人机应急抢险的每一个关键节点:2010年巴中泥石流,无人机全景航拍;2013年喜德泥石流,首次开展“点到线”通道巡检;芦山地震实现“点线结合”全面勘查受损情况……周炜介绍,尤其是去年三维实景建模技术的应用,能快速收集灾后现场地理信息,有力地支撑了科学决策,也为抢险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除了无人机,近年来,国网四川电力加大应急装备投入力度,配备大型应急方舱、冲锋舟、静中通便携站、动中通指挥车等行业内一流水平的应急设备,并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和张健、周炜一样,四川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的王泽贵此时也在忙碌着,他正在阿坝藏区4000米的雪地里攻坚“无人区”索道架设。“保障百姓安全用电,也温暖了我们的心。”他仍记得,1月20日500千伏九石Ⅰ线恢复送电时的情景,更记得彝族大爷莫多哈舍为他们的抢险帐篷添柴加炭的那份温暖。

时间再退回到23天前,四川水电外送重要通道500千伏九石Ⅰ线256号铁塔被失控货车撞击,塔身倾斜约70度,随时可能倒塔断线。险情发生后,国网四川电力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数百名抢险人员紧急驰援。“我们在急难险重面前响应快,更顶得上去。”当晚,第一批抢险队伍赶到现场。

随后几天,抢险现场飘起大雪,积雪厚度超过40厘米,铁塔覆冰厚度达3厘米,王泽贵和其他队员冒着严寒,在海拔近3000米的拖乌山上协同作战。

王泽贵感受到了高效运转的应急机制、训练有素的队伍,也看到无人机、智能运检平台等科技帮手的作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地处气候环境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国网四川电力深知安全高效应急救援的意义。该公司已建立省、地、县三级指挥中心,形成覆盖全川、上下衔接、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体系,构建政、企、区域协同联动机制,配备高精尖应急救援装备,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电力应急体系。十年来,国网四川电力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962件,启动省公司层面应急响应26次,累计投入应急抢险人员173700人次,出动应急车辆32600台次。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