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管理要安全”到“习惯性遵章”的思考与实践

2013-11-06 14:12:54 广东电网公司汕头供电局  点击量: 评论 (0)
一、前言《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我们的使命就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电网不安全稳定就不可能做好电力供应,因此,电网安全重于泰山。我们的安全理念是一切事
        一、前言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我们的使命就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电网不安全稳定就不可能做好电力供应,因此,电网安全重于泰山。

我们的安全理念是“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这个判断是从博弈模型证明了是成立的[1],尽管这是相对理想化条件下才能成立,但也这就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每减少或防止一次安全事故,都是我们努力的成绩!下面结合本人从事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些工作经验,把我对安全文化的思考总结一下,权作抛砖引玉。

二、向管理要安全

1、思路的提出

为什么会提出“向管理要安全”呢?我们都知道影响安全生产三个基本因素是环境、设备和人,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致力于完善这三个因素,特别是设备和环境,人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也不小。下表是我局2007和2008年在通信专业方面的投入分配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年投入三者的资金比例差不多,其中设备维护更换的资金较多,所占资金总额比例都超过85%;环境改造的投入因为全部基本是工费,因此也是很可观;对于人的培训投入虽然占的比例比较少,但是绝对值也不少,按每人天的培训费用为1000元算,平均每年每人都有10天以上的外出脱产培训,这还没算更多的内部培训。

通信专业07、08三因素投入分配表

                                                          单位:万元

年度

设备大修改造

机房环境、安建环

人员培训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2007

411.5

87.1%

47.3

10%

13.4

2.9%

2008

845.2

86.6%

113.1

11.6%

17.4

1.8%

尽管每年各方面投入这么多,还是总感觉对于安全心里没底,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如果从大家熟悉的“木桶原理”来分析,人的因素是短板,因此,人的因素导致了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不高是共识,但是我们每年都投入了对人素质的提高,为什么成效不大?整体感觉一年的忙碌过后还是依旧,会不会有一些其它因素导致员工个体的能力无法发挥?是不是有一些东西我们忽略了呢?

大投入小产出告诉我们是不是原来的努力的方向是否已经遇到了天花板了,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再回到安全生产这只木桶来,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有缝隙,即使木桶的所有板都很长的话,木通装的水也可能不多,这时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缝隙的大小而不是木板木板的长短了,所以,我们把思路从三要素转移到要素与要素之间,当眼光落在人与设备如何结合的时候就豁然开朗了,也就是如何管理的问题了,当管理能够把木板间的缝隙消除时,安全生产这只木桶也就能够装到他需要装的水了。这就是我们提出“向管理要安全”工作思路的思考过程。

2、实际效果

为了践行“向管理要安全”,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构建了一套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其效果就是,大家对整个安全工作心中有数,这个信心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工作上面的。

整个通信网就是靠线和设备连接起来,一个设备连接的线都有几十条,一条完整的电路又要经过几个设备,从组合这个角度去算一算,它的复杂度非常巨大,单靠人脑是很难记住的。即使对设备能够很熟悉的员工到了现场,如果不明电路的连接关系也是无从下手的,所以我们着手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一套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同时投入人力通过一年的资料整理,把整个通信网用信息手段管理起来。这个系统的建立使得通信运维班成员工作时头脑非常清晰,班长或者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时胸有成竹,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特别是这种效率的提高会影响到生产一线员工的心理,使得工作更轻松,说得可能玄乎,但确确实实存在好的“蝴蝶效应”。

系统建立起来了,数据录入了,工作还没完,因为每天的工作都在进行,大修技改、新站投产、系统优化,如果没有一种很好的机制来确保资源系统的及时更新,再好的系统也没有用,所以,我们同时引入通信工作流程化管理,把日常工作也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起来,同时,把资源的更新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流程完毕,资源更新!

这些都是“向管理要安全”的工作实效。

三、习惯性遵章

从上面对“向管理要安全”的一些思考和作法进行梳理后,当木桶的缝隙契合之后,是不是就是安全能够得到保证了呢?显然不是,整个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还是木桶整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建设起有效的安全文化,当形成文化了,安全生产才有质的飞跃。所以,提出并解决“向管理要安全”并不是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而是安全工作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我们能够提升到习惯性遵章的一个环节。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就是一种习惯。所以,我这样理解,养成遵章习惯就是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安全文化。从形成习惯性遵章这个角度出发来推进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可能会更加好着手。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线在工作时都能够习惯性地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去执行,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1、什么是习惯性遵章

那么,习惯性遵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有必要探讨一下,这样才能为指导以后的工作更有实操意义。“遵章”是个实词,比较好理解,就是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习惯”是个虚词,不好理解,我们先按照百度百科的注释看,有三个意思和我们讨论的内容比较相关:“一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三是指从环境中成长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重复——不断思考同样的事情——而且,当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块——很难打破了。”[2]从这三方面的意思可以看出,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习惯养成了就难以改变,习惯可以体现为一种文化。个体的习惯体现在整体上就成为文化,所以,培养好个体的习惯性遵章就能够产生好的安全生产文化。

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认清培养习惯性遵章并不是针对于必须是具有很高技能或者知识的。一个随地吐痰的博士就是有知识没有好习惯;而有技能并不一定就有好习惯,在实际中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具有相当技能的人引出的;习惯还有这样的表现:如果不做就会体现出不愉悦,就像饭前和便后洗手一样。

当前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杜绝习惯性违章,那么杜绝习惯性违章和习惯性遵章是不是相同呢?肯定不是,首先从逻辑上看,杜绝习惯性违章可以理解为如果不是习惯性的违章就可以不杜绝,工作会有漏洞,而养成习惯性遵章就可以杜绝违章;再从理念上看,杜绝习惯性违章是认为习惯性违章是肯定有的,而习惯性遵章提倡的是不承认习惯性违章存在;再次,从指导实际工作来看,习惯性遵章是认为一切工作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安全的完成它,而杜绝习惯性违章是觉得好像习惯性违章一定会存在;最后,从对员工的影响来看,杜绝习惯性违章是认为要消灭这种习惯,前面已经讲过,习惯给杜绝了,会使有这个习惯的人心理不舒服,而培养习惯性遵章就是让你养成遵章习惯,不违章而且心理舒服。习惯性遵章和习惯性违章正应了这样一句话:“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2、如何习惯性遵章

前面一节对习惯性遵章的内在含义进行了一番说明,不过讲得清不清楚,全部全面,最终都需要落在实际上如何来培养。

再回到安全生产这只木桶来,设备应该是我们安全生产的长板了,所以,对于我们这一层的管理者来说,更重要的是重视另外三个内容,环境、人和人与设备的结合。下面,就如何培养习惯性遵章同时结合本人的实践进行论述。

1)环境是习惯性遵章的基础

设备环境是设备良好运行的一个支撑,这个都清楚,但是,是不是满足了机房的技术参数就够了呢?如果从培养习惯性遵章这个角度出发,就不仅仅是技术参数的问题,还涉及到影响在里面工作的人的习惯的问题,就如一个喜欢随地吐痰的人到了五星级酒店,他很自然就会克服他的坏习惯了。在机房环境上我们有三项实践。

第一,坚持对破旧机房进行改造。

第二,对机房的标示进行整理,连线捆扎等等。当一个通信机房整体非常漂亮、有序,我想,谁也不会轻易去打破这个美感,这样就能够培养一种习惯,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反过来,即使出现零乱的现象,也会很容易发现并及时消除。

第三,我们从“方便工作快速安全”这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设备标识方法[3]。标识如图一,由于边幅所限,本文不介绍这套标签的实施情况。这个标识的有效使用使得员工在现场工作是快速、高效,也保障了安全。

 

设备标签设计示意图

                                      图一:设备标签设计示意图

2)人是习惯性遵章的主体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大家都知道了,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投入也不少,想的办法也很多,就是效果不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句诗说明了看起来很容易的事情可能是很难解决的,就象每次发生事故之后分析出来暴露的问题的前两点基本都是人的原因,而且是惊人的相似。因此,我觉得必须充分理解“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这个安全理念,从事故本来就不会存在这样的角度来做起。

首先来从人的方面分析如何做好安全生产,我们常讲必须有责任意识,那么,作为一个一线员工,管理人员肯定都有责任意识,问题在于如何把责任意识变为安全生产的核心力量。所以,从事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必须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来支撑:一是岗位技能必须胜任;二是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与工具。

关于岗位技能,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的有效办法就是培训,但往往我们的培训没有达到目的,即培训的内容没有转变成被训员工的岗位技能,这可能是我们往往以教育的形式来进行培训。这涉及到“培训”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我认为“培训”就是要把学到的东西变成技能,培训完必须考核,而且考核是可以重复的,这个课程要求被训员工掌握,如果一次无法达到目的,就要继续重复,一直被训员工能够通过为止,绝对不能有作弊的情况存在;而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可以是理念的引导、也可以是新技术的接触或者是夸学科的互动,是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投入产出、操作手法上肯定要区分这两者。

实际运作中,我们的很多培训停留在上完课就行了,根本没有进行针对课程的考核,当然这有重复培训时间的安排有些困难,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培训内容的设计,可能太复杂,导致无法考核,或者针对性不强,无法形成有效的培训。总而言之,前面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吧,导致目前的培训效果不好。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有培训必有考核的做法,同时推广内训师培训,减少一般员工的培训课程复杂度和难度,他们来带动其他员工的工作技能,因为内训师课程的设计往往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容易获得效果。

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工具,我们很容易想到就是仪器仪表或者钳子、夹子这类东西,这个想法没错,但是仅仅是对了一半,为了表述的方便,我这里给它们去一个名叫做硬工具。我们的生产工作工具还有一大类工具,相对于前面的定义就叫做软工具吧,这一类在我们实际应用中很普遍,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定义和如何配备和使用进行过很好的思考而已,比如说:计算机软件(WORD、EXCEL、一些应用管理软件等)、表格(财务报表、操作票等)、甚至一条公式、一张图纸等等,这些都是工具。其中的硬工具的配备相对我们这个企业来说配齐配好比较容易。

而软工具的配备就要发挥我们自己的能动性了,需要我们针对自己的工作实际去发现,创造它,在实际去使用它,我们最终能否获得习惯性遵章在于能否去发现这些方法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去使用它。例如:作业指导书、应急方案。

3)人与设备

人与设备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发挥设备资源管理系统和流程管理系统的深入应用。

4)如何培养习惯性遵章

习惯的养成有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原来那条丝线上不断缠上一条又一条丝线,最后它便成了一条粗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缠得死死的。我们追求的就是上面这段文字的效果,就是要不断的重复遵章行为,从而“槽刻”遵章意识。

这个必须要有有效的奖惩制度来支撑,否则很多好的思路和做法无法长久,因为人总是“趋利避害”。在一线员工队伍中,我觉得更多的是需要“罚懒”而不是 “奖勤”,还有就是要形成团队“罚懒”制度,即一个人偷懒会对其它同事造成影响,就能够及时对这种懒惰及时监督,不会形成习惯性违章,反而成为了一种习惯性遵章。

四、结束语

上述观点和实践是本人在多年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在这里提出来以期能够和同行探讨、交流。为什么要引入习惯性遵章这个概念呢?我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我们的日常工作、投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用这个思想来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习惯性遵章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是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才能真正建立起来的,其最大的用处在于逐步改善我们之前一些工作的不当之处,使得这些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些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积少成多,最终我们才能逐步向习惯性遵章靠近。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和硕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