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记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

2018-05-24 16:19:07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这是张黎明工作以来的第31个劳动节,和其他30个劳动节一样,都是在劳动中度过。

“春有鸟害夏有雨,冬有污闪秋有风,最怕雷击造事故,定好措施好预防。”抢修苦,抢修累,张黎明却胸有成竹,从这些苦和累中总结出了经验,还编成了这句顺口溜。一年四季,什么节气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哪些线路容易发生哪些故障,要做哪些准备,张黎明心里都有一本账。按照“账本”干活,活儿就干得有板有眼,有张有弛。

2012年入职的翟世雄说起张黎明师傅来,竖起了大拇指,那叫一个佩服!

4年前才入职的王立国提起师傅,满是感激。他拿着一枚奖牌给我看——这是一枚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的金牌,闪闪的金光和王立国眼中的光一样,那么耀眼,透着成功的喜悦。“您瞧,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枚奖牌,是师傅带着我们得的。”王立国说。

王立国大学毕业到了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工作,进班组前就听说,师傅张黎明是“电力名人”。他特别好奇,也有点不服气,一个学历不高的班组老师傅,怎么就成了名人?到班组的第一天,满墙的锦旗、感谢信和专利证书,当时就把他震住了!第一次跟师傅进社区抢修,很多居民围过来,像围着名星,和师傅拉手说话,“黎明来了,我们就放心了!”顿时,王立国觉得师傅的气场好大!有天晚上,王立国和张黎明去一个巷子排除故障送上电已是半夜,天突然下起大雨。看他穿得单薄,张黎明脱下上衣披在王立国身上,冒雨骑着自行车先送他到宿舍,自己才回家去。“我落泪了,望着大雨中师傅艰难骑行的背影,默默地立下誓言:师傅,我跟定您了!”王立国眼里满是泪水地说。

说起徒弟们,张黎明很是欣慰。31载春秋,他带的徒弟先后走上了滨海供电公司乃至国网天津电力的管理岗位。然而,他依然坚守在供电抢修岗位。

31年供电抢修工作,发生在张黎明身上的故事太多太多。有人计算,他31年,累计巡线8万多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他亲手绘制抢修线路图1500多张,成为天津电力抢修一线的“活地图”;他编制抢修《案例库》《百宝书》,提出并实践现场工作“十二条纪律”……这些看似辛苦、重复、枯燥的工作,让张黎明摸到了干好工作的“门道”,也走上了一条能快速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直道”。张黎明说:“简单的事,天天做实了,就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了,也不容易。”

锐意创新、勇于探索的“蓝领工匠”

“张黎明是个特别聪明的人。”说到张黎明,他身边的人给出的评价如此一致。

怎么个聪明法?滨海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曹北建说:“这么说吧,他遇事好琢磨,爱钻研,肯动脑子,他遇到困难,都要琢磨着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甚至创新提高。”妻子李海春说:“黎明15岁参加中考,那可是汉沽地区第一名,本想上塘沽重点中学,可是因为户口原因,最终选择了电力技校。不管在哪,他都能干出个样子来。”徒弟王立国说:“师傅常对我说‘干活要讲究,不能将就’,得用心想。”

随时随地想,随时随地试,张黎明是名副其实的“蓝领工匠”。他有一双厉害的眼睛,总能在寻常之处发现问题,创新能力让人惊讶。张黎明身上常带着一块橡皮泥,可以随手捏出工具模型,跟同事和徒弟讨论新想法。

随着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升级,滨海新区电网从传统电网向坚强智能电网转型,对创新能力、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上千次试验,张黎明主持研发的“可摘取式低压刀闸”项目,将恢复送电时间由45分钟缩短至8分钟;创新发明“急修BOOK箱”,将专业知识与抢修工具融合在一起,成为抢修一线员工随身必需品。

2011年,“张黎明创新工作室”成立了。班组里的任何人有了想法,都可以写小纸条贴在创意墙上。一项项创新成果就从这里诞生了。这些年来,张黎明和他的团队实现技术革新400余项,20余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带动9人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10人提升技能等级。张黎明被天津市授予“津门工匠”,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国网工匠”。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我不停地学习,得跟得上时代。”张黎明的确是个聪明人,他的大学生徒弟、研究生徒弟都围着他的创新思路转。

看着自己手绘的天津电力抢修地图,张黎明对徒弟们说:“只有我这一张地图是不够的,你们还得研发手机地图,加上新功能。”张黎明用“互联网+”理念,在自己30年手绘地图基础上,带队研发了“天津电力抢修地图APP”。刚进班组的新人,用了这款APP,个个都变成了“活地图”,每个队员都有了和师傅一样的本领。张黎明说:“生产一线的活儿,苦干加巧干,才是实干。”

2017年盛夏的一天早上,张黎明骑着一辆共享单车看线路。在一处10千伏抢修现场,他发现同事穿着密不透风的橡胶绝缘服,在高高的斗臂车上作业。骄阳似火,一下来脱了绝缘服,汗如雨下,浑身都湿透了。辛苦极了。张黎明心疼啊!电力科技发达,为什么工人们不能从风险高、强度大的体力工作中解脱出来?

张黎明研究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各类带电作业操作法后发现,只要是由人来操作的,就很难避免带电作业危险系数高、作业条件艰苦这一难点。当他读到一篇人工智能的文章时,他想,要是将人工智能和带电搭火作业结合,由机器人代替传统的人工,这样效率提高了,又降低了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

想到这儿,张黎明一下就兴奋起来。他将这个想法和领导一说,领导当即表示大力支持,经费和人员都会充分支持这个项目。经过半年多努力,带电作业机器人已经具备从事配网带电作业全部工作基本功能,并向实用化迈进了一大步。

2017年10月,张黎明在人民大会堂倾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后又有了新想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57次提到了“创新”,我要将习总书记的嘱托落到实处。”受报告中“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启发,他带领团队,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不仅创造了一线班组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的典范,还对解决我国带电作业难题产生革命性意义。

“让60多万企业用户和260万居民想用电的时候就有电用,服务没有最好,创新就能最好。”张黎明说出了他质朴的职业理想。而带电作业的目的恰恰就是少停电,电停得少了,用户的用电环境自然提升了。

从2011年张黎明创新工作室成立,到如今,单位又在班组成立了8个工作坊,形成了两级联动,为勇于创新和乐于创新的滨海供电公司员工搭建了很好的创新平台。张黎明曾对徒弟和同事们说过,创新要不怕小,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就是创新;创新还要不怕大,要敢想,敢干,不怕失败。这才是新时代产业工人该有的样子。

张黎明身体力行,为新时代“蓝领工匠”做了最好的注解。

点亮万家、乐于奉献的“光明使者”

5月4日,我在滨海供电公司党员之家采访张黎明的时候,他抱歉地说有个来电。原来,是“公仆走进直播间”那档栏目。直播中他接到一个热线电话,是咨询“黑楼道”照明问题。“我是张黎明,这是我的电话。”……他花了5分钟时间,详细给客户讲解了居民志愿者活动和节能灯的功能等。亲切、自然,如同电话那头就是他家的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

原来,张黎明在服务中发现,一些老旧小区的“黑楼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存在电费谁负责、线路谁来改和后期谁维护三方面难题。楼道灯与线路年久失修,没有照明,住户白天出门都不方便,何况黑夜。

张黎明把老百姓的困难记在了心里,放在了心上。

一天下班早,他骑车去了灯具大市场。回家时,自行车的车筐里多了一个大黑塑料袋。他买了各种节能灯泡回家,准备试验,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种既便宜又省电的声控灯上,一个灯泡一年电费才1块多。为了鼓励邻里间互助,他捐出了自己获得滨海新区文明个人奖的一万块钱奖金,成立了“黎明·善小”微基金,用来购置节能灯具等。他和居委会商量,共同入户走访,寻找自愿接电的居民做志愿者,服务队免费给“黑楼道”安装照明灯。

这个活动,一经倡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邻里间纷纷抢着承担电费,从自家接电。2016年,这件好事带动了社区居民志愿互助、共建文明的热情,推广到了全天津市,成为“黎明出发 点亮万家”惠民志愿行动。

“其实,黎明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黑楼道’照明问题,他是把供电企业、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更是把老百姓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更多的人打开了‘心门’。”滨海新区新城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何丽说。自从“黎明出发 点亮万家”惠民志愿行动开始后,张黎明带着215名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义务为老旧楼道安装节能灯具,形成了电力企业提供技术和设施、居委会组织协调、居民志愿者交费的三方联动送温暖机制,改善了500多层楼道照明,让2000多户居民受益。何丽说:“现在,社区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了,我们居委会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做了。这种善小乐为的正能量被激发出来,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和谐呀!”

张黎明在社区服务中,经常处理的都是用电和帮困助残等看起来很小的事,但老百姓都看得出来,张黎明是真心实意为大家服务,“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连心卡上都印着黎明师傅的电话呢。人们打心眼里敬重他、亲近他,对他的称呼也从“张队长”“张师傅”变成了亲切的“黎明”。

张黎明和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与很多社区的老弱孤残户进行长期帮扶关系。

有一次,一个小区里的陈大娘心脏突然不舒服,喘不上气来,给孩子打电话,又联系不上,情急之下,就拨通了张黎明的电话。张黎明与队员们迅速赶到她家,看见大娘满脸大汗、呼吸急促,偏瘫的老伴急得用手直比划,他赶忙拨打了120。120说,需要20分钟才能过来。有的队员小声嘀咕,还是等救护车吧,万一出了什么事咱可担不起责任。时间就是生命,张黎明一挥手说:“没时间考虑了!马上送医院!出了事,我担着!”他立即背起大娘,从三楼健步下来,开车不到5分钟,就赶到了医院急救室。急诊医生一听是志愿者送病人来的,立刻一路开绿灯,没让交医药费,就给大娘治疗。事后,大娘的孩子来到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紧紧拉着张黎明的手说:“谢谢您啊,黎明队长!大夫说,是您救了我妈一条命!不然我就见不着我妈了!”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说起这事,张黎明淡然一笑,说:“我是为民服务,没有顾虑。很多问题,有了积极的态度,都能解决。下次遇上救人的事,我还得干。”

2014年,一个居民社区内,物业公司将电停了。一位住户家中因为有癌症病人,冰箱里冷藏着治癌症的靶向药,所以和物业公司起了冲突。居民给张黎明打电话,他套上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马甲,匆匆赶往现场。一到现场,纠纷双方立刻不吵了,听他指挥,问题很快解决。

“我还纳闷为什么大家能听我的。”张黎明说。后来,那位住户望着他说:“看到党员徽章,知道你们是电力公司的共产党员,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当时,张黎明心中十分震撼:“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威信真高呀!”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共产党员,通过自己的行动,能让群众认可,他感到无比自豪。从此,他更加注意服务队的着装,要求队员必须穿红马甲。

多年来,服务队员的红马甲,已经成为天津滨海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大街小巷,到处可闻,“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好啊!”“黎明把党的温暖送到咱百姓的心坎上。”

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不考虑个人得失,一切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张黎明,就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2016年6月30日,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张黎明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他一身米色工装,佩戴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标识,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我是天津来的,我是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我是电力工人。”面对总书记和蔼亲切的笑容,张黎明迅速自我介绍,心中无比激动,浑身充满了力量。

那次,他记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7年10月,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张黎明第三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望着对面大街幕墙上巨幅张黎明广告宣传画,张黎明感叹:“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候。一名普通劳动者,通过不懈努力,也能成就精彩人生。”

31年,他用双手为家人创造了一个富足安乐的港湾;31年,他身体力行为单位打造出一支家喻户晓的队伍。张黎明,成为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他的工作赢得了政府和百姓的赞誉,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问起张黎明还有什么想法,他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是我们这代产业工人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