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互联网的野蛮人闯进智能电网领域
华为,互联网的野蛮人闯进了电力行业,进入智能电网领域,让IT和能源挨得更近了一点。8月21日至22日,华为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创新ICT 点亮全联接电网--2014年华为全球电力行业峰会,以一个行业引领者的身份
华为,互联网的野蛮人闯进了电力行业,进入智能电网领域,让IT和能源挨得更近了一点。8月21日至22日,华为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创新ICT 点亮全联接电网--2014年华为全球电力行业峰会”,以一个行业引领者的身份介入智能电网这一方兴未艾的领域。在中国,华为是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也是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企业。狼性的公司文化,低调的任正非,国际市场的披荆斩棘,华为一直很成功,进入智能电网领域的它又将会带来多大的改变?
智能电网是什么?在此次华为全球电力行业峰会上,各国电力客户和专家学者围绕分布式能源、电网自动化、电力物联网等电力发展新趋势下的新一代电网形式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传统集中式、单向式的电网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新增业务的需求,未来需要一个互联互动、可感可控、安全可靠的智能电网。
华为将抽象的概念描述的更加具体一些。华为企业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在大会发言中谈到:“未来更美好的智能电网首先应该要能实现新能源的兼容以及发电用电的双向互动,其次需要通过智慧调控实时动态调整调控计划,平衡负荷曲线,灵活地调节电价及用户用电需求,同时未来IT、OT间的信息流、业务流和电力流一定是相互融合的,最后,实现这一切必须以坚强自愈为基础。总结来说,更美好的智能电网,是一个每一处、每一秒、每一瓦电,都将用户、电力、设备紧密联接在一起的电网,是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瓦不用的全联接电网。”
关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不久前施耐德副总裁赵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提到:“我们看到产业大的趋势,软件、云服务这些概念可能最早起源于IT类行业,但事实上现在物联网跟互联网界限越来越不清晰,所以我们会谈到一些跨界。施耐德电气是一家传统的电气公司,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跟物联网关系比较深的公司,但实际上物联网、互联网随着深度的整合,我们希望在软件、云服务上能够提供一些创新型的方案。”
赵康表示,所谓物联网和互联网,物联网是需要终端传感器,能够了解到任何变化,不论是环境、温度、湿度、空气的变化,它产生原始的脉冲信号,然后传输,传输以后经过一定的设备加工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再可能变成二维码,二维码最后变成数据库里面的数据,数据经过所谓的大数据、数据挖掘这种IT技术,最后变成有用的信息,你可以想到其实整个数据产生过程是这样一个链条,所以物联网主要是解决了数据产生和传输的问题。互联网其实是把这些数据,数据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数据中加工出来的信息对我们有非常大的意义。
物联网、互联网再加上大数据、云平台,这些过去看来云里雾里的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触手可及,电网正在变得IP化、智能化。
在这个领域,华为已经有了一些案例,与南瑞科技、北京四方、东方电子、积成电子、施耐德、阿尔斯通等国内外知名电力解决方案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160多个电力客户。
华为列举的案例有:在欧洲,华为为德国某大型电力公司打造面向未来的电力骨干网;在拉美,华为为巴西COPEL建设高效电力传输通信方案并带来高值回报;在非洲,华为为尼日利亚KANO提供先进的AMI方案实现智能计量,降低线损;在中国,华为为南方电网部署全球首个eLTE电力无线专网,为配电自动化的规模推广找到了快捷之路;同时华为的IT与统一通讯解决方案还帮助中国国家电网提升信息化与管理水平,节约运营成本。
华为认为,他们的优势是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在智能电网系统中,为了有效监测以及控制电网,越来越多的IP化新型智能终端需要接入,这对网络的灵活性、高效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更多电力企业选择建设专网来实现海量终端的接入。华为配电自动化通信方案采用下一代无线通信LTE以及PON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全业务的无缝接入和工业级防护,还能实现智能抄表、智慧家庭、能效管理等业务的可靠承载,向物联网时代进行演进,同时通过测量、传感和控制于一身的新一代平台进行实时管理,真正实现了电力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但是这些听起来还是太抽象了,更具体一点儿的解释见去年《中国电力报》杨娜采访何达炳一文。
华为,已经成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虽然是世界通信产业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但其能为电力行业提供哪些服务,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电力报》记者在峰会间隙,采访了华为企业业务全球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
《中国电力报》:有专家推算,2020年,国内智能电网投资将超4万亿元,您如何看待这个市场?目前,华为能为电力行业提供哪些服务?
何达炳:信息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促动了电力行业的变革,电力企业正向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友好互动的智能电网时代迈进。新时代也给予了华为机会,我们正积极参与其中,并希望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如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坚强智能骨干通信网,高效、移动协作平台等都已成为华为可大展拳脚的天地。从近两年的拓展情况来讲,华为已经占据了比较好的合作位置。
在新的ICT技术领域,华为也一直走在前列,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已经在国家电网得到成功运用,移动巡检也成功运用于华能集团与浙江电网,同时正在为华能集团建设容灾数据中心。
华为致力于将领先的ICT技术运用于电力行业场景,解决实际业务中的问题。现在,我们的ICT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电力关键环节,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如今,我们已成功将4G LTE技术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网络,无缝承载‘遥信、遥控、遥测’三遥、计量自动化、视频监控、移动巡检等业务,解决了光纤难以覆盖区域的配电终端通信需求,也解决了公网抄表成功率低的问题,同时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为配电自动化的规模推广找到了一条经济可行之路;华为也成功将ASON抗多点失效、TDM与IP融合承载、超远距离无中继传输等先进传输技术应用于提升输变电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与投资效率。在电力物联网领域,华为率先推出了融合领先的宽带PLC技术的新一代路由交换一体机,利用开放的M2M平台、丰富的接口、实现智能表计、传感器、控制器等的双向高速互联,为电力终端设备有效接入物联网提供了通道。
今后,华为将会有越来越多针对电力行业需求的ICT应用,这些技术将持续助力提升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帮助电力企业提升效率,为驱动电力业务的转型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今后ICT的发展方向趋势会是怎样的?华为在ICT领域的优势是什么?
何达炳:无疑,移动性、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物联网是ICT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力在国民经济与生活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网的安全稳定与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降低线损、平衡负荷、提高电网效率也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变得日益重要。新的发展与变化,无不对ICT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谈及优势,首先华为拥有服务电力行业二十余载的丰富经验,了解客户需求。
其次,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拥有业界最宽广的产品线。
第三,华为不仅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设计、部署、管理、优化服务,而且基于客户需求的华为创新文化,保证了我们的技术在业界的领先地位,本地支持力度大,能够为客户深度定制,确保解决方案平滑演进,为客户提供更理想的选择。
第四,在ICT技术领域,我们在全球有16个研发中心、7万余名研发员工。在该领域,我们保持了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仅2012年就达48亿元。现在,我们的ICT解决方案不仅成功应用于电力行业,在石油、石化、煤炭、天然气等领域也非常成功。
第五,华为申请中国专利达44648件,国际PCT13138件,外国专利16200件;截至2013年6月底,获得专利授权33055件。
在标准与专利方面,华为加入了150余个国际标准组织,如IEEE、IETF、DMTF、Continua and HL7。仅今年上半年提交提案超过2300件。目前,我们还积极参与到国内电力ICT标准的制定中。
第六,我们将围绕“被集成”战略,与Intel、SAP、IBM、Accenture、Citrix、CA等四百多家合作伙伴携手,提供覆盖全行业的IT解决方案。在电力行业,我们已与西门子、施耐德、南瑞、四方、许继等全球一流电力集成商合作,理解电力客户需求,致力于提供更多创新ICT解决方案和产品,继续推动电力企业ICT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助力实现坚强智能电网。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