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东:推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路线
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和长期工作。从1999年清华大学提出“数字电力系统”理念,揭开我国数字电网研究工作的序幕至今,我国在智能电网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未来发展智能电网,从技术路线来看,我认为应该要包括以下九方面:
一是加强智能电网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随着传统电网的负荷分布、电源布局及电力流向发生变化,原有的规划方法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系统规划要求,需进一步加强智能电网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二是提出统一的标准和模型。这是保证智能电网成功的关键。建设智能电网首先需要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统一的传输交换协议、统一的网络,建立高效互通、集中协调的电力系统信息架构。所以,我国应尽快组织开展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提出中国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结构;
三是研究储能技术。开发研究和应用储能技术,以实现存储富余电能与释放电能供电的调控,将大量的、不可控的清洁能源转化为稳定、可靠、可控能源,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
四是建设智能调度体系。随着电网的智能化发展,要对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微网、储能等并网运行控制技术和需求侧响应模型深入研究,并结合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建立起先进、安全、可靠的智能调度体系,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
五是推广新能源和清洁煤发电技术。重点研究先进的新能源发电核心控制技术,使新能源电站在向电网提供优质电能的同时具备支撑电网运行的能力,实现与电网的友好互动;
六是提高智能装备技术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从智能电网的总体方案出发,循序渐进开展智能变电站建设。制订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规范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相关智能设备的研发;
七是加快智能配电网建设。作为提高电网整体性能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应加强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和配网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支持分布式电源、微网以及储能装置的灵活可靠接入,改善配电网性能,提升电能质量,保障供电可靠性;
八是发展互动智能化用电。实施电价动态管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让用户参与供需互动,实现大范围地削峰填谷、减少系统备用容量,保证电力平滑输出和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引导和鼓励用户开展分布式电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支持用户余电上网,从用户侧解决能源供给问题;
九是促进电动汽车发展。一方面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完善电动汽车配套充放电基础设施网络,以及合理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布局。另一方面,推动电动汽车成为电网中移动的、分布式的储能单元,可有效降低电网峰谷差和传统调峰备用发电容量,提高电网利用效率。
责任编辑:电朵云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