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废墟上建起智能电网!

2018-05-14 09:34:22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十年来,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在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书写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诗篇。今天的汶川,一幢幢藏式新居矗立在奔腾不息的岷江之畔

十年来,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在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书写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诗篇。

今天的汶川,一幢幢藏式新居矗立在奔腾不息的岷江之畔;今天的北川,一个全国领先的智能化电网屹立在羌山蜀水;今天的青川,一个个农业园区正绘就美丽乡村的旖旎画卷。

在这片热土上,四川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汶川答卷”;在这片热土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勇担重任、奋力前行,创造了让世界赞叹的“国网奇迹”。

重生跨越 输送强劲动力

在北川新县城的东南角,矗立着全国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北川110千伏智能变电站。

很难想象,十年前的北川电网被地震夷为平地,十年间,这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在北川投入数亿元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地震前,国网北川县供电公司供电区域11个乡镇,仅占全县的34%。

2015年12月28日,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电力签署了供区移交协议,全面实现北川电网侧一张网,需求侧一同价。这个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终于用上了国家电网的优质电能。

北川电网的日新月异,只是震区电网从重生到跨越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

国家电网公司发挥集团化运作优势,实现了“发展速度超过震前、电网规模大幅提升,电网结构优于震前、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服务水平高于震前、供电品质明显增强”的目标。灾区电网实现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到加固提高完美的“三级跳”,特高压电网从无到有,三大特高压线路纵横西东,完成了从区域电网到枢纽电网的大跨越。

十年来

灾区完成电网投入606亿元,变电站数量由385座增加到605座,是震前的1.57倍;变电容量由2507万千伏安增加到5934万千伏安,是震前的2.36倍;线路长度由2.1万千米增加到3.1万千米,是震前的1.48倍,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四川电网。

十年来

四川电网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能源动力,探索构建电源侧“一盘棋”、电网侧“一张网”、需求侧“一同价”电力发展新格局,助推四川GDP连续跨越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2017年,四川平均实际销售电价(含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为0.5917元/千瓦时,低于全国平均电价水平。“十二五”以来,累计外送电量6211亿千瓦时,有力促进四川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投资880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

智能升级 铸就坚强电网

“5·12”汶川特大地震时,在重灾区绵阳,国家电网一支13人的输电“铁军”成功解除横跨湔江的两条输电线路对空运直升机的威胁,确保大坝抢险顺利进行。

震后,电力“黑科技”充分运用在输电铁军抢险救灾和日常运维工作中。无人飞机实现智能巡检作业、三维激光生产应用、三大运维管理系统给电网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无形手”。

在“4·20”芦山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抢险中,输电铁军凭借智能作业,多次高效完成高难度危急任务。

依托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震后十年,科技城绵阳逐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动管理智慧升级。在电力系统内创新完成企业号、服务号跨界应用平台——“移动互联智慧电力”微电指挥平台,围绕“现场作业、移动终端、安全通信、电力内网”四个环节,实现配网抢修指挥、电网综合信息发布、变电智能巡检、安全管控等移动终端App应用。

绵阳电网的蜕变,为震后四川省崭新的智慧、智能电网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

国家电网结合电网工程中的新材料、新设备、新设计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持续开展电网设施抗震方面的科研工作,电网抗震能力不断进步。

“8·8”九寨沟地震中

距离震中约100千米的临江330千伏变电站震时裂度为6度。地震发生时,中国电科院研制的新型减隔震装置作用下,变电站内的电力设施均实现稳定运行。

地震以来,四川电力组建以灾情侦察、搜寻救援、电力抢修恢复、医疗救助的应急救援基干队,借鉴国内外应急救援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携无人飞机、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充电方舱等高精尖特种装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十年来

四川电力处置各类突发事件962件,启动省公司层面应急响应26次,累计投入应急抢险人员173700人次,出动应急车辆32600台次。在一次次的演练和实战中,四川电力已构建起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应急机制,建成省、地、县三级指挥中心,形成覆盖全川、上下衔接、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体系,搭建起政、企、区域协同联动机制,配备“高精尖”应急救援装备,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电力应急体系。

重建家园 抚慰心中创伤

十年来,总有一些人,我们无法忘怀。无论灾难多重,摧不垮他们坚强的意志。十年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善小而为,善小常为,走出地震阴影,更加自信坚强。

汪志刚

北川曲山供电所所长,地震中不幸失去妻女,他仍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女儿怕黑,他点亮了北川第一盏灯,被称为“羌寨百姓点灯人”。十年来,他从羌乡到藏乡,参与甘孜藏区“电力天路”建设,足迹踏遍藏区2万多公里。

马元江

震中映秀被营救出来并成功救活的最后一名伤员,被掩埋179小时后,他创造了生命奇迹。十年间,他接受大小的手术38次,从未被击垮;十年间,他从未停止工作,参加映秀湾电厂的恢复重建和技术创新;十年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参加马拉松比赛,活出自己的姿态。

心理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十年来,四川电力重视灾区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通过问卷调查、员工座谈及个人访谈,进行心理干预和情绪支援。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四川电力构建机制互帮互助,重建“精神家园”。

十年来,“送爱心·送关爱·送温暖”行动持续开展,走访慰问伤残员工、地震孤儿,落实各项工伤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在11个重灾区单位建设体育活动场所、创新工作室、职工书屋等,帮助受灾职工丰富文化、重塑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帮助职工克服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的同时,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爱。德阳供电公司的鲁鹏21年坚持关怀老人和孩子,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帮扶队伍中;青川供电公司的周金文,在大家帮助下走出失去家人的阴霾,主动申请支援藏区发展,在小金县奉献自己的人生;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都江堰)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王畅,她在甘孜石渠县启动“冷卓爱心基金”,将爱的火种传递到圣洁的高原。

十年涅槃,今非昔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走过灾难我们更加坚强,走过灾难我们更加自信。在这片历经磨难的土地上,一个更坚强、更智能的四川电网正在崛起,还将继续书写一幕幕令世人惊叹的“国网奇迹”。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