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全面升级

2018-03-15 11:01:58 亮报 作者:郑宝森  点击量: 评论 (0)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并网、智能配用电、电动汽车及实施电能替代等方面快速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电网的创新发展。当前,新一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并网、智能配用电、电动汽车及实施电能替代等方面快速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电网的创新发展。当前,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与电力系统的融合更加紧密,我们要把握机遇,在智能配用电、电能替代、电动汽车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当前,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一轮世界能源变革的焦点是新能源,变革的方向是推动能源发展方式战略转型,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效水平,实施能源替代。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并网、智能配用电、电动汽车及实施电能替代等方面快速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电网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加快发展新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人类应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5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双创新高,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截至今年6月,我国风电并网容量达到1.37亿千瓦,大阳能发电并网容量达到6304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风电并网容量将达到2.5亿千瓦,大阳能发电并网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

二是建设适应用户多元要求的智能配电网。开放互动、主动自愈的智能配电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用户可靠供电、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用户双向互动、创新服务模式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配电网建设投入,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加快信息化集成应用,智能配电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供电能力大幅提升,供电质量持续提高,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核心区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供电可靠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国配电网建设计划投资1.7万亿元,预计2020年,全国中心城市供电可靠率将达到99.99%,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小时,其他城镇地区供电可靠率将达到99.88%,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0小时,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是促进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电网企业也积极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和标准编制,不断提升充电设施运营水平。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用充电桩4.9万个,在京沪、京港澳、青银等8条高速公路建设快充站近400座,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共快充网络,实现了充换电设施由点到面、由城市到城际的发展。预计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电桩480万个,从而满足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四是大力推动电能替代。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是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新材料、储能、电池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将来除少数领域外,大部分终端能源消费可用电能替代。

国家电网公司为例,2013至2015年,公司在15个领域推广了24种电能替代技术,累计实施热泵、电窑炉、电锅炉、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项目3万余个,完成替代电量超过1400亿度。经调查研究,中国实施电能替代潜力巨大,替代总潜力超过10000亿度。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业用热、电动汽车与轨道交通发展、居民电气化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电能替代,实现能源消费环节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约1.3亿吨标准煤,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2%,促进电能消费比重达到27%。

未来,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与电力系统将更加紧密融合,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智能电器等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要求电网技术不断创新,提升资源配置的高效性、电源接入的适应性、供电质量的可靠性、用电服务的互动性,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全面升级已经成为必然。

在智能配用电领域,要重点突破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与管理、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并网及运行控制、直流配电网、多能源互补的配电网智能调度等关键技术,实现配电网—电源—负荷协调控制和优化运行,实现配电网主动自愈、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和多元化负荷的灵活、高效接入,提高配电网调控能力、运行效率以及供电安全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在电动汽车领域,要重点突破能源互联网环境中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规模化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协调控制、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运营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显著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效率,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发展。

在电能替代方面,要重点突破工农业生产电气化、海港及航空港港口岸电、电能替代新型设备与材料、电能替代设备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提升。

在前瞻性技术领域,要重点开展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新型化学储能以及高效率、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无线输电技术,能源互联和服务互动的能源互联网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为未来电网及新一代能源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电朵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