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智能电网与能源网如何融合?
1.研究背景
新能源开发技术的日臻成熟、电力市场改革的契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催生了智能电网与其它能源网(主要是指除电网外的其他能源传输网络,如天然气网、供冷/热网、氢能源网等,以下简称“能源网”)的深度融合。其将综合物理融合和信息融合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能源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
2011年,JeremyRifkin用“ 能源互联网 (EnergyInternet)”一词阐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入结合为特征的、一种新的能源利用体系,但目前学术界对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仍争议较大;国家电网提出了建立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清洁能源为先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薛禹胜院士阐述了基于能量流的多种能源网络和基于信息流的互联网之间的异同,提出了“综合能源网”。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则提出了发展“智能能源网”,并将其作为新一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平台。2016年2月,中国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变革、促进节能减排。“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网”、“智能能源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概念的提出,实质是在推动智能电网与能源网深度融合,以不同角度对上述概念的理解都可能成为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模式之一。
因此,本文从不同行业力量博弈的角度出发,提出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三种典型模式。阐述了其形态特征,并从融合模式的形成约束以及应用场景两个维度对不同融合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2.智能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模式
如图1所示,本文认为,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涉及三个网络,即智能电网、能源网及互联网。同时三个网络主体也分别代表相关行业的力量,即 电力行业 、其他能源行业、互联网行业。未来智能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将取决于不同行业力量之间的博弈结果,融合模式应存在从不同行业的视角(即图1中A、B、C三个视角)看待而形成的三种模式,分别称之为“智能电网2.0”、“互联能源网”及“互联网+能源网”。
图1智能电网、能源网和互联网融合关系图
视角A下,电力行业在同其它行业的博弈结果中占优势地位,以智能电网为主体进行了三者的融合,是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升级,将其称为智能电网2.0。
物理形态特征上,智能电网2.0这种融合网络的物理形态特征首先是电网中心论,能源利用体系特征为:微观上,以适应区域内大规模DG接入、实现区域能源自治为目标,建设多个微电网单元,规模可以是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产业园区等;宏观上,以(特)高压交流/直流大电网为主干网架,实现远离负荷中心的集中式光伏/风能等电能生产基地、不同区域电网之间的互联,促进能源资源互补。其中的趋势是,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能源生产主导,并转化为电能进行传输;能源消费终端也将被电能所替代,利用电制冷/热、电磁炉等电器替代对传统燃料的需求;电气化交通系统通过充电桩/站、蓄电池等充/放电装置与智能电网形成交互,逐渐摆脱对化石燃油的依赖。
责任编辑:电朵云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