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振型高压侧调制的电流型双向变换器
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孙孝峰、潘尧、沈虹、申彦峰、李昕,在2017年第24期《电工技术学报》上撰文
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孙孝峰、潘尧、沈虹、申彦峰、李昕,在2017年第24期《电工技术学报》上撰文,针对传统电流型变换器存在的关断电压尖峰问题和硬开关现象,提出一种谐振型高压侧调制的电流型双向直流变换器。
该变换器通过引入变频控制和高压侧调制策略,可以实现低压侧开关管的自然换流和零电流关断(ZCS),消除了低压侧开关管关断电压尖峰。首先分析电路的正向工作和反向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然后对变换器进行详细的特性分析和设计,最后建立一台400W的样机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电路拓扑及控制策略的优势与可行性。
在新能源应用中,储能系统必不可少。储能元件(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和高压母线之间需要一种双向变换器实现能量交换[1,2]。相比于电压型变换器,电流型变换器可以减小电流纹波,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3],获得更好的性能[4]。因此,需要一种电流型双向变换器作为储能元件与高压母线的接口电路。
电流型双向直流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5]、低压侧电流纹波小、开关导通损耗低、高电压增益[6]、变压器利用率高等特性,适于低压大电流的应用场合。传统电流型直流变换器在工作模式时,由于变压器存在漏感,低压侧开关管关断时刻会产生严重的电压尖峰,这极大地限制了变换器的功率等级和开关频率[7]。
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的改进拓扑和控制方案。文献[8-10]中引入了有源钳位电路来解决关断电压尖峰问题,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Switching, ZVS)。文献[11,12]采用了变频控制,保持了电流型两电感变换器结构简单的优势,关断电压尖峰虽然得到抑制,但是电压峰值仍旧保持在变压器一次电压3倍以上。同时上述文献中的方案均为单向升压模式,不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
文献[13]中提出了一种双向控制方案:正向工作模式中,采用定频PWM控制,并加入了高压侧调制方案,可以实现低压侧开关管自然换流和零电流关断(Zero CurrentSwitching, ZCS),消除了关断电压尖峰;反向工作模式中,变换器采用了变频控制,将低压侧当作倍流电路使用,并加入了同步整流技术;但由于两种模式的调制方法不同,因此无法实现正反向的平滑切换。
文献[14]中提出了一种双向变频控制方案:正向工作模式和反向工作模式都采用变频控制,利用变压器漏电感和低压侧开关管的寄生电容谐振,实现低压侧开关管的ZVS;但是低压侧开关管仍旧存在3倍以上的关断电压峰值,并且电压峰值会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本文提出了一种谐振型高压侧调制的电流型双向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案为变频控制加高压侧调制策略。该方案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案的优点,既实现了正向工作和反向工作的平滑切换,又通过高压侧调制策略和谐振控制,实现低压侧开关管的ZCS和ZVS,将低压侧开关管的关断电压峰值限制为变压器一次电压的2倍,消除了关断电压尖峰;同时,高压侧开关管也可以在全功率范围内实现ZVS。
图1 电流型双向直流变换器电路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谐振型高压侧调制双向直流变换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该直流变换器有如下优点:
1)通过控制占空比和频率,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和高电压增益。
2)低压侧开关管实现了开关管的自然换流和ZCS。
3)通过引入谐振控制,消除了低压侧开关管关断电压尖峰,实现了低压侧开关管的ZVS。
4)由于高压侧开关管的ZVS,电流与电路的功率无关,所以高压侧开关管可以实现全功率范围的ZVS。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