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智能电网将为电网领域带来巨大的革命
9月26日,2017全球能源互联网高端论坛在京召开,纪念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9月26日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两周年,加快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
9月26日,2017全球能源互联网高端论坛在京召开,纪念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9月26日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两周年,加快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应邀参加2017全球能源互联网高端论坛,论坛间隙,接受能见App专访。以下为对话内容。
记者:两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绿色和清洁的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在您看来,习近平主席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提出要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张国宝:近几年,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能源绿色化,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召开有关能源的会,就提到了能源的四个革命,把能源的变革上升到革命的高度,这与国际社会主流媒体对能源的认识也是一致的。我想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用绿色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第二,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在减速。过去十年,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能源增速非常快,但两年多前,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能源重塑过程越来越趋向于绿色化。全球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减速,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处于低价位状态。
所以四个能源革命以及大能源互联网的理念,都是根据国际和能源情况变化而提出来的。
记者:您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在能源结构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
张国宝:尽管在具体数字上可能略有差异,但是国际社会预测的大趋势还是惊人的一致。第一,预测新能源的比重会大幅增加,即使像中东的产油国也在积极发展绿色能源。
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目前风电比重接近4%,发电量超过核电,这个趋势还会持续。
如果中国能达到15%的目标,到2030年,我认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可以达到15%-20%。
记者:在您看来,实现能源转型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地,还需要哪些创新的能源技术来做支撑?
张国宝:这几年能源技术创新成就非凡,在各个能源领域当中都有非常好的科技成就出现,这些成就我觉得对改变能源结构、改变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电网技术,若干年以前不敢设想电网能够做大特高压。我任职发改委副主任时,中国六大区域电网都互不相连,包括东北网、西北网、华北网、华中网、南方电网、华东电网。而且一个区域中不相连就更多了,比如像新疆和西藏地区,国土辽阔、人烟稀少,以拉萨为中心,藏中电网跟林芝就不相连。
现在中国电网可以说已经全部连起来了。尽管业界对特高压技术可能有些不同看法,但大家都能看到中国输变电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其次,还有储能技术。目前,中国的储能还处于薄弱的环节。风电、光伏逐渐发展起来,但储能发展跟不上。未来可能会突破的技术就是储能。
另外,是无线电通讯技术。其和强电通讯技术结合起来,就是智能电网。我认为这将为电网领域带来巨大的革命。
对于中国目前来说,光伏技术发展较快。现在清洁能源的价格已经变得更加低廉,这对于满足能源消费需求也具有深远意义。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