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是五大重点任务之首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
储能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储能能够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
储能能够促进能源生产消费开放共享和灵活交易、实现多能协同,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
我国储能技术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我国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0月11日,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历时近两年时间,由能源局牵头,委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组织产学研资源,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中科院物理所、中国电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完成课题研究和政策编制工作。指导意见是我国政府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统筹全局,对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储能战略定位,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目标,同时部署了促进储能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即: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推进储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应用示范、推进储能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应用示范、推进储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应用示范、推进储能多元化应用支撑能源互联网应用示范。这五大重点任务可谓多措并举,将全面促进我国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其中,“推进储能技术研发示范”位于五大任务之首,是“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下面将重点解读。
1判断了储能技术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我国储能行业在技术与产业均取得长足和快速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电力储能装机总规模约24.2GW,占电力总装机的1.7%。
《指导意见》对目前的储能技术发展态势做出了基本判断,总体认为我国储能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抽水蓄能发展迅速;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加速;储热、储冷、储氢技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储能技术总体处于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此外,“十三五”开局阶段针对我国储能技术路线的研究与论证工作全面开展。多项国家层面的能源规划,包括《“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等,都将储能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领域之一。依托这些规划研究的成果,我国储能发展的技术路线逐渐聚焦,近中期不同类型技术的发展趋向也基本明晰。储能发展技术路线的逐步聚焦是大力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重点任务的前提。
2提出了储能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的目标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储能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的目标,即“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项目;研发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主要储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
“十四五”期间,全面掌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储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部分储能技术装备引领国际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并拥有国际话语权,实现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发展。
3部署了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的具体任务
针对我国储能技术与装备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类型技术的发展阶段,《指导意见》部署了四个方面的具体任务:
(1) 集中攻关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意义的储能技术和材料。
加强基础、共性技术攻关,围绕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总体目标,开展储能原理和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和回收技术研究,发展储能材料与器件测试分析和模拟仿真。重点包括变速抽水蓄能技术、大规模新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化学储电的各种新材料制备技术、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相变储热材料与高温储热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等。
(2) 试验示范一批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储能技术和装备。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开发分别适用于长时间大容量、短时间大容量、分布式以及高功率等模式应用的储能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储能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储能与现代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重点包括10MW/100MWh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10MW/1000MJ级飞轮储能阵列机组、100MW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大容量新型熔盐储热装置、应用于智能电网及分布式发电的超级电容电能质量调节系统等。
(3) 应用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技术和产品。
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速技术转化。鼓励储能产品生产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理念提质增效,鼓励创新投融资模式降低成本,鼓励通过参与国外应用市场拉动国内装备制造水平提升。重点包括100MW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高性能铅炭电容电池储能系统等。
(4) 完善储能产品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
建立与国际接轨、涵盖储能规划设计、设备及试验、施工及验收、并网及检测、运行与维护等各应用环节的标准体系,并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完善储能产品性能、安全性等检测认证标准,建立国家级储能检测认证机构,加强和完善储能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
可以看出,《指导意见》对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也说明我国储能行业正在迎接其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契机。同时,《指导意见》在部署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储能产品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希望能切实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好支撑,营造好环境。
4明确了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重点部署的储能技术与研发示范任务顺利实施,《指导意见》还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平台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国家级储能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专业协(学)会、研究会作用,引导行业创新方向。
(2)资金方面: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作用,支持开展储能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研究通过中央和地方基建投资实施先进储能示范工程,引导社会资本加快先进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3)示范工程方面:围绕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发展分布式电力和微网、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等重大需求,布局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储能试点示范工程。鼓励和支持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储能技术应用试点示范。
(4)人才方面: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专业人才等。
同时,《指导意见》也明确了将依托试点示范项目积极开展储能创新应用政策试点,破除设备接入、主体身份、数据交互、交易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壁垒,积极探索制定适应储能新模式发展特点的金融、保险等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储能安全与环保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相信这些措施必将极大地推动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以及应用,最终实现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推动能源变革和能源互联网发展中起到全面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