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四年为智能电网培养六员“干将”
然而回顾这4年,是争议不断的4年,是从未知的迷茫向清晰的目标迈进的4年,更是国网与电气企业携手攻关的4年。如何看待这4年间的变化?为此记者专访了国网科技部智能处处长林弘宇。
“前锋将”:智能电网规划
在2009年启动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后,国网于2010年6月对外发布了2个专项规划,一个是智能电网标准体系规划,另一个则为智能电网关键设备和系统的研制规划。
林弘宇说:“确切地讲,后者不能完全叫研制规划,而应叫智能电网关键设备需求规划,其中既包括国网系统内部研制的方向,也给产业提供一个参考,哪些关键设备可能是智能电网建设中有研制任务的。”
据悉,在这个规划中共包括了7个领域的关键设备规划、28个专题和153个项目。截止到2012年底,国网先后安排了32类、313项的试点项目。“到2013年6月,国网已经完成了29类269项,包括智能电网几乎所有的领域。”他介绍道。
除此以外,国网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发布了包括“风光储输”联合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的并网及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无人机巡检等在内的5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可以说,这5批试点项目,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示范试点效果。”对于规划带来的效果,林弘宇表示肯定。
“二将”:确保清洁能源接入
我国新能源在过去几年实现了快速发展,因此新能源接入成为国网智能电网建设中必须要考虑、应对的问题之一。
“通过工程实践,国网得出了一些较好的结论和技术成果,比如风光储的配比量。在张北工程中我们采用10:4:2的比例,通过工程验证,这个比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达到或者接近常规电源发电的特点。” 林弘宇介绍道。
据悉,该工程采用27.5万只不同类型的电池单体、46台储能双向变流器,实现了模块化储能多极并联,单就储能电站本身,性能也达到了预先设计的要求。而至目前,第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建设,规模大约为:风电40万千瓦、光伏6万千瓦、储能5万千瓦,通过和抽水蓄能电站打捆能够平衡清洁能源的输出,优化输出特性,现在二期工程正在按计划抓紧推进中。
“三将”:智能变电站
毋庸置疑,数字化变电站更多地体现在保护测控等方面的升级。
据悉,国网建设的智能变电站(包括最近正在抓紧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不但兼顾二次设备,同时也兼顾一次设备。如传统的互感器向电子互感器转变,传统变压器向智能组件的智能变压器转变,普通电缆向全光纤转变,二次辅助系统向更集成、更整合的方向发展等。在它们的基础上,智能变电站占地面积大规模节约,建设成本大幅减少。
2009年开始,国网已建设了两批试点,第一期6个试点项目,第二期67个试点项目,截止到目前,国网已建设了220个智能变电站。
“在智能变电站基础上,我们抓紧研究和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在智能变电站基础之上又有非常显著的提升,预计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投运。”林宏宇表示。
“四将”:关注配电网的建设
不得不承认,一直以来我国配电网与国际配电网相比可靠性低,停电频率高,需人工巡检,且自动化水平不高。国网希望通过努力,实现配电网全面自动化,大规模地减少停电和检修次数,进一步把供电可靠性水平提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国网结合分布式电源、微网的发展要求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因此从2009年开始,国网安排了2批试点项目,第一批4个,第二批19个,目前基本上完成了23个城市核心区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自动化水平。” 他说。
“五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现阶段,国内推出的电动汽车主要集中在公交车、出租车、清洁车、环保车、巡逻车等特种车辆上,这种车的特点更适合换电模式。但随着家用电动车的发展,快充

责任编辑:廖生珏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