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储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战略
四、目标与思路(长远愿景与阶段目标)
作为智能电网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和核心技术,储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减小昼夜间峰谷差,平滑负荷;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可以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利用;同时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平抑负荷波动的技术手段。上海电网处于华东电网的末端,负荷密集,峰谷差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储能系统已成为电网调峰的必要补充,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上海市落地储能电站,高可靠性供电需求以及新能源接入三部分。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将成为上海发展智能电网,构建智慧城市的一项影响全局,关乎长远的重大举措。
总体目标:立足技术可靠性、规模化、经济性三个方面,重点发展以锂离子蓄电池、新型铅酸电池、钠硫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为代表的大规模化学储能技术,利用电池产业生态链,重点突破电池储能系统优化设计、系统集成和并网可靠性接入三大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较大规模的工程示范和运营维护,从技术可靠性和经济性两个层面进行系统评价,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大力牵引下,随着电池成本的不断降低,不断完善本地储能政策和相关标准规范,力争“十三五”中期实现储能产业在上海的率先规模化应用。
阶段目标:
阶段1—关键技术突破:系统分析包括虹桥枢纽工程、迪士尼微网、崇明生态岛、曹溪换电站等上海市重要智能电网示范基地的储能系统示范运行情况,寻找影响规模化应用亟待解决的储能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基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及微网、输配电及辅助服务、城市及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大容量规模化储能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在蓄电池的研究中,更高的储能密度、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好的运行安全性、更长的使用寿命、更低的使用费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阶段2—技术应用阶段:在智能电网各端进行储能工程示范,以上网应用为技术导向,优化储能各装置的设计和使用策略。
阶段3—政策推动阶段:在满足技术指标前提下,研究储能工程化应用经济效益,从政策扶持角度优化储能装置的使用策略。
五、项目实施后的功能描述
储能技术是电力系统、能源结构优化以及电能生产消费变革的重要支撑性技术。它可以对未来智能电网提供各种不可或缺的实际应用。目前储能技术已处在爆发性发展和革命性突破的前夜,通过对规模等级、技术成熟水平、经济效益、应用限制与环保等方面的研究和实施,以期形成如下功能:
(1)大电网:利用储能系统提供的快速响应容量,可以快速补偿系统中的不平衡功率,应该可以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2)新能源接入:一是大幅度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使其可以和常规能源发电相比拟;二是尽可能多地消纳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力,最终实现全部消纳这些电力;三是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3)微网:提高系统稳定性,当分布式电源供电不足或与微网断开时,储能系统起到维持设备继续运行的功能
(4)电动汽车及轨道交通:形成完整V2G,V2H生态圈,能源滚动利用,资源优化配置,以极低的能量闲置和浪费换取更高的单位效益,智能交通和智能电网的良性循环。
(5)其它:形成完善的电池梯度利用网络,并与信息化网络关联,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有处可寻,有地可用,有史可查。
责任编辑:电朵云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