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基础之配网自动化
今后很长时间,配网自动化都会是个很热门的方向。一、配网自动化概述1)为什么要实施配电系统自动化: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供电质量 、提高服务质量两大供电指标:供电可靠性:城市中心区要求供电可靠性≥ 99
3)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光纤专网、配电线载波、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
4)配电自动化应用形式
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性,配电自动化具有多样化的实现模式,并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简易型、实用型、标准型、集成型、智能型。
五种实现方式,根据配电网结构、一次设备、通信条件的改善,以及相关应用系统的成熟等情况,每一种都可以由低到高地升级和转化。
简易型:
简易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就地检测和控制技术的一种系统。它采用故障指示器获取配电线路上的故障信息,利用GSM等无线通信方式将故障指示信号上传到相关的主站,由主站来判断故障区段;在一次设备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重合器或配电自动开关,通过开关之间的时序配合就地实现故障的隔离和恢复供电。
适用于单辐射配电线路和无专门通信条件区域的配电线路。
实用型:
实用型模式是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如光纤、载波、无线公网/专网等),以实现遥信和遥测功能为主,并可对具备条件的配电一次设备进行单点遥控的实时监控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具备基本的配电SCADA 功能,实现配电线路、设备数据的采集和监测。 根据配电终端数量或通信方式等条件,可增设配电子站。
适用于单辐射配电线路和无专门通信条件区域的配电线路。
标准型:
标准型模式是在实用型的基础上实现完整的配电SCADA功能和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功能,能够通过配电主站和配电终端的配合,实现配电网故障区段的快速切除与自动恢复供电,并可通过与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网GIS平台等其他应用系统的互连,建立完整的配网模型,实现基于配电网拓扑的各类应用功能,为配电网生产和调度提供较全面的服务。实施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区域应具备可靠、高效的通信手段(如光传输网络等)。
适用于配电一次网架和设备比较完善,配电网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较好且具备实施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区域条件的供电企业。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