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能源互联网时 究竟在谈什么?

2018-10-08 15:22:01 爱能界 作者:阿丧  点击量: 评论 (0)
热词大爆炸中的能源当“物联网”和“IoT”等词曝光率节节攀升时(说到达顶点实在不吉利);当各行各业的大佬们不管做哪行哪业,言必称“平台”、“互联”、”大数据“时,可能物联网的春天是真的到来了吧。

热词大爆炸中的能源当“物联网”和“IoT”等词曝光率节节攀升时(说到达顶点实在不吉利);当各行各业的大佬们不管做哪行哪业,言必称“平台”、“互联”、”大数据“时,可能物联网的春天是真的到来了吧。

笔者作为一个能源圈内人(算是吧),也早被“能源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类热词反复轰炸、持续灌输,处于美疲劳状态。但回头一想,在谈及这个话题时,总有“关公战秦琼”之感,你谈你To B,他谈他的To C;你谈你的大数据,我谈我的精准服务。

笔者作为“能源物联网”或“能源互联网”(抛开硬抠字眼的区别,笔者觉得区别不大,所以下文就以“能源物联网”统称)的旁观者,努力想谈谈如下三个问题:

一、现在都在做什么?

二、未来想做什么?

三、现在更应该做些什么?

能源物联网参与者现在都在做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说,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大家都在做能源物联网,然后又总感觉说出来的东西不在一个频道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剔除了其中有人在纯假大空(一点儿都不假大空的我觉得应该已经可以直接上市了)的可能性后,还剩下如下几种可能性:

1、能源物联网的市场太大了,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那参与者互相之间在做的事情没有交集是真的太有可能了。

2、能源物联网的市场大小不知,每个参与都对于未来这个事物的走向都有自己的理解,基于这个理解规划了自己的业务,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或者PPT工作。

3、能源物联网的市场现在可见的业务形态太少、范围太小了,所以大家在做的事情都差不多的,但为了不让自己显得落在别人的后面,或者对外看起来不只是在拾人牙慧。

笔者感觉在现在的能源供需行情以及国内政策形势下,“能源物联网已经是个巨大市场这种说辞”还只存在于少数先知(永远存在在历史上的那种先知,而不是存在在历史书上的那种)口中,笔者更倾向于这样一种答案:参与者同一时间既在理解中的细分领域耕耘(或者准备在耕耘),又因为将来的目标基本一致不肯承认互相之间在借鉴,各自整理出自己的一套自认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系。

能源物联网参与者在未来想做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可能真的很统一:做平台。

但这样的回答不会让看客满意的,因为按互联网企业的传统,做平台的赢家,短期来看绝不可能超过两家,长期来看永远只有一家,那么多的公司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对行业及需求者的来说是福音,对大部分直接或间接的投入者来说都是虚幻的美好,最后最虚幻的可能是最终买单侠的钱包(一大波韭菜正在来袭)。

再进一步,在2018年的现今,画饼拉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投资人更多的会提出“给你十分钟,描述一下你的营利模式”的要求,没有清晰的业务形态、价值闭环,没有解决数据资产最优所属权的情况下,把流量与估值进行线性连结其实是不切实际也是不合适的。

能源物联网是一个“似轻实重”的游戏,不能简单由于有“联网”二字就将其与互联网放到一起一概而论。至少在现阶段,能源物联网还不具备互联网现阶段的“轻”,其“重”表现在几个方面:

1、节点获取的边际成本高

能源物联网所要获取的节点与互联网业不同,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客群还是To B。众所周知,To B的入口打通的困难程度远高于To C的时候,而打通后的粘性好于To C的时候。互联网的烧钱、免费、优惠券模式在面对企业用户的横向相关性及纵向决策链时,基本是无力的。

而现有的能源物联网单节点的服务模式下,除了老套的节能节费手段外,并无太多的被认可的数据价值闭环,不说真金白银,就是故事其实也并不好说。针对大型客户的创新性、情怀形需求有争入的可能性;对于中小型客户的实惠形的需求其实是很无力的。而大型客户又对数据的保密性有自己的要求或看法,常常会要求私有云的服务。

这样,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上来看,现阶段打动用户、获取节点都是一个高成本的行为。

2、节点接入的边际成本高

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已经遍布化,客户对于拥有承载数据的终端(手机,PAD等)能带来的价值已经认知明确,这些价值由一个一个的APP所带来,对于单个APP来说,节点的接入成本仅限于如何引导用户去安装一个APP所投入的营销费用。

能源物联网的接入成本由于价值体现还未做到被普遍的认知和认可,所以终据设备的也还没有普遍化,功能上也没有做到标准化,每新接入一个节点都需要服务的提供者进行硬件上的投入,且有可能在一个节点内由于需要提供新的功能进行硬件的再升级和小节点数量上的增加。

另有一个参与者不怎么提起的问题,就是现阶段单位成本所能带来的收益是缺乏历史数据,无法做明确的估算的,且硬件设备的投入亦有可能为后来者做嫁衣,所以服务提供者在投入硬件建设成本时,自身也是存在一种“价值待考证”的状态,这样也在隐性层面会使得接入的边界成本上升(短期内不会预估一个很大的量,对采购成本有影响)。

好吧,人如其名,又开始丧了,社会和行业都需要正能量,那接下来让我们来猜想一下未来的No.1现在正在做什么。

随想一下:能源物联网参与者现在更应该做些什么?

写这段有点儿手颤,业内有太多的大神或大牛,乱用“应该”二字,总感觉会被扛(gang4)到阵亡,所以加上“随想”二字以表这是我的胡思乱想。

自我升级可能是有未来确切规划的参与者在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整理了一下,有相当多的方面需要进行升级,毕竟是面对一个现在还不能算存在的市场,总结下来可能有如下几方面:

1、价值闭环能力

所谓价值闭环能力通俗点儿的说法就是让设想中的生意做成,这一点听上去似乎和互联网的玩法格格不入,互联网的玩法是把可能性或者把有可能性的可能性放在大家的面前,让投资人为次买单。但就如前文所说的,能源物联网还未到这个阶段,需要先期玩家先把“攻略”或“入门手册”写好,让玩家能玩得转、玩得好、玩得不亦乐乎,而不是一上来就偶遇“劝退哥”,那时平台建设者只能独守空闺了。

2、平台的生态承载能力

平台的玩法创造者不能只有平台自身。平台存在初期,通过自身对于行业的认知,可以策划出一系列的价值闭环可能,但长期来看,仅靠自身来创造玩法支撑不住平台的扩张,那就需要在前期就引入愿意试水、有好奇心的玩家进行“内测”,让其随着平台一起成长,慢慢成长成平台的一部分或平台的忠实簇拥,让他们来提供新的价值流,而平台本身慢慢后退扮演“创造可能性”的角色。

这一批一批进来的玩家,就成为了平台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好坏决定了生态链所能存在的时间,怎么样才算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可能更接近于社会学、生物学的领域,在此无力进行讨论,但能让老玩家玩得开心,并带新玩家一起玩得更开心就需要平台在初期就考虑并重视如果承载生态。

3、公司的基因

基因一词指的是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员组成;另一方面是人员的心态。

从人员组成来看,相对传统的互联网玩法,能源互联网需要更多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来进行第1点所述的初期价值闭环,也需要这样一批人怀着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向未来窥视,寻找合适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不同深度的合作。

从人员心态来看,相对前15年互联网的黄金年代,现在这个时代、这个行业的资产“重量”都无法相提并论,用指数形态来预估这个行业发展可能并不太实际,需要参与的个人或者公司稳得住、忍得住、守得住,通过初期的价值流完成启动和收支不平衡放缓,通过生态参与后构建的新价值流完成发展速度的上升和收支的平衡与自维持。

各位,阿丧在此与各位共共勉:

“好好活,活下来”才是现今能源物联网参与者的第一要务!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