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对中国能源进口影响不大
【CNBC纽约】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正如火如荼,双方争锋相对地采取反制措施,但能源领域却能独善其身。
美国能源丰富,而中国能源需求量大。中国去年宣布美国石油出口额达到20%,作为全球液化天然气增长最快的进口国,中国还是是美国液化天然气的现成进口国。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过去十年里美国能源生产的繁荣局面,中美的贸易逆差将会高达4000亿美元甚至更多。
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最近在接受CNBC.com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减少贸易逆差的最好办法是增加出口,出口领域可以是液化天然气、汽车、铝或其他产品”。
穆迪分析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詹迪认为,仅以美元计算,去年第四季度石油及相关产品的赤字缩减至460亿美元,这一数字仅为2008年第三季度最大赤字4519亿美元的十分之一。
尽管这些数据并未打破油价的波动,但它们确实强调了事实:即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正蓬勃发展。使用新技术来寻找和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速度不断加快,未来会使美国不仅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詹迪表示:“这些年的中美贸易逆差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实际上石油贸易赤字却一直急剧下降,如果石油和其衍生品的贸易逆差保持2007年的水平不变,今天美国的GDP将下降1.1%。”
服务业增长也很可观,但在抑制贸易赤字方面取得的收益方面,制造业与能源产业却不能相提并论。
詹迪表示:“美国能源产业的增长可能是过去十年中美国经济与政治领域最重要的事件。能源市场和技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十年前,美国认为要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和所有风险负责,现在的实际情况却完全不同。”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美国石油产业上周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050万桶每天,并且每天出口原油220万桶的历史新高。
2008年,美国政府月度数据显示日均产量最多为520万桶,由于法律禁止多数产品的出口,使得石油出口量很少。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出口成品油,比如汽油、飞机燃油和柴油。随着法律对原油出口的调整,美国原油出口量逐步增大。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2年,美国将成为净能源出口国。
商务部部长罗斯表示:“页岩油时代到来后,全球能源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竞赛,中国去年每天进口石油840万桶,而美国出口量下降到780万桶每天,并且逐步向南半球国家出口,这是件好事”。
“我们的石油贸易占贸易赤字的比重很大,但你要这样想:如果你将840万美元乘以60美元,那么我们每天都要支出超过4.8亿美元。乘以365,你会得到个天文数字。
当被问及为什么能源产业不包含在关税中时,罗斯说能源产业是贸易领域老生常谈的话题。
他表示:“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在11月份访华时与中国达成了惊人的液化天然气交易额。”
中国于2016年进口了2610万吨液化天然气。中国国有企业与美国液化天然气生产商签署的首份长期合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今年冬季签署的,内容是每年从切尼尔能源公司的Sabine Pass出口货运站出口120吨天然气。
中国对美的石油,天然气、汽油和柴油不征收关税,但不包括石油化学制品和丙烷,因而可能会给这些产品的生产商带来不利影响。美国上周每天出口140万桶丙烷和丙烯。
对美国石油而言,中国也是美国原油出口业务迅速发展的老客户,中国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利普石油公司(Lipow Oil Associates)总裁安德鲁˙利普(Andrew Lipow)认为:“中国2017年从美国进口了8100多万桶原油(约22万桶/天),占美国原油出口量的20%,是美国原油的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进口量为32.3万桶/ 一天的加拿大”。
由于解除了长达40年出口禁令,美国自2006年起加大石油出口,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利普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到:“美国将会持续石油的大幅度出口,因为墨西哥湾沿岸轻质低硫原油与世界其他地区原油的价格差异有利于出口。从政治角度来看,每艘运载200万桶原油的超级油轮都会使我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降低1.2亿美元以上”。
除石油外,美国上周每天出口柴油和其他馏分油120万桶,汽油96.6万桶。
责任编辑:沧海一笑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