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正在变成互联网的超级神经元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否认,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以及感知世界的方式。所谓「感知」,既有直接的感觉,也有我们大脑如何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否认,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以及感知世界的方式。所谓「感知」,既有直接的感觉,也有我们大脑如何处理信号和信息的方式,也就是思考。
很多人会对这种改变感到恐惧,在他们看来,当我们极大地改变了思考方式时,人类文明的传承似乎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而近十年来,关于互联网到底是让我们变得聪明还是愚蠢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歇过。
在直接争论这个问题之前,其实我们有必要先捋清楚,互联网到底让我们的思考方式发生了哪些具体的变化。
美国有个网站叫 Edge,这个词的意思是「边沿」。这家网站被卫报称作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网站」;他的创办者和运营者约 翰·布鲁克曼(John Brockman)是美国最有名的作者经纪人,他代理的作者包括了KK、Clay Shirky、Tim O'Reilly 这些技术文化领域最顶尖的作者。
从 1998 年开始,Edge 网站每年都会提出一个年度问题,来征集全球最有智慧的作者的答案。2010 年的年度问题就是「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这个问题收到了将近 170 个答案;KK 也很认真地给出了他的回答。
KK 首先回顾了读写文化给大脑带来的改变。大量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读书识字使得我们的大脑结构和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语言能力,也影响了我们视觉处理、逻辑推理、记忆策略等方方面面的能力。
接着 KK 笔锋一转,既然读书识字都能给我们的大脑带来这么大的改变,那我们每天花十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对着屏幕、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行为必然也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和思考方式,只不过由于完全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人类才刚刚长大成人,所以还无法获得大量的脑科学和心理学证据而已。
不过,KK 从反观他自身的角度,总结了互联网带给他的一些改变。
首先,互联网让他进一步将记忆外包给网络。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纸和笔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记住更多事情。KK 借此类比说,互联网就是新的纸和笔,而且是更高效、更强大的纸和笔。现在,他已经不需要在自己的脑子里记忆各种事实了。需要用到什么事实,直接去网上搜索就好。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成了我们大脑记忆功能的延展,使我们大脑可以进行更高层级的推理和活动。
但是接下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互联网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事实;如果你能找到一个证明你观点的事实,就几乎必然能找到另一个「反事实」。有些反事实一看就是假的、愚蠢的,但有些反事实则是严肃的、有效的。所以,事实并不可靠。同样不可靠的还有专家。类似地,任何一个专家都必然有一个「反专家」。在这种情况下,KK 的思考方式越来越趋向于不确定性,或者说,趋向于确立他自己的确定性,而不是轻信任何事实或专家。
这又进一步使得 KK 的思考方式更接近流体,摒弃更多一成不变的经验,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事实并对自己已有的认知做出改变。KK 自己说,他对所谓「真理」的兴趣越来越小,而更感兴趣于「真相」是什么。从大量不同角度甚至是彼此矛盾和冲突的事实中构建出自己所认识的「真相」,这是互联网带给他的一种新能力。
与此同时,KK 感到自己的意识变得更像是做梦,从一个地方瞬间跳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大多数人在网上冲浪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最开始我们浏览或搜索的话题,和我们一个小时后浏览的话题,很可能差了有十万八千里;如果追溯这中间的过程,就像是梦境一般,跳来跳去。互联网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清醒状态下的梦境。我们不需要去追究到底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在互联网的空间里,梦境和现实合二为一。
正是由于这种做梦一般的意识,KK 发现,他对想法的反应也发生了改变。想法这种曾经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抽象事物,正在变成互联网上的有形事物,变成可以被我们经常感知的外部刺激。于是,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慢慢地吸收一个想法,让它在脑子里盘亘经日、经月甚至是经年;相反,我们对想法做出应激反应,做出行动。一个想法,也许只从我们的感知表面飘过,也许会从我们的意识之河中一闪而过,也许会陪伴我们走上一段时间。对想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和行动,而非思考,也许是一种非常根本的改变。
正是在这种改变下,我们接受了碎片化。当然,碎片化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想法做出反应和行动的行为模式。这两者构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构成了一种共同进化的关系。
碎片化的想法,更有利于我们做出反应和行动,而不是深刻的思考。于是,图书变成了博客,专辑变成了单曲,电影变成了片花,报纸变成了推特,甚至连学术论文都变成了片段被加以检索和引用。但 KK 并没有对此感到不适;恰恰相反,他自由自在地徜徉在这碎片化的海洋中。
这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我们,既然我们可以对大量的想法只是做出反应和行动,而无需进行深入地处理,那么,所谓的过滤也许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需求。我们渴求过滤,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还无法自如地掌握新的思考方式。
到这里,我接着 KK 的总结再往下推进一步。当互联网延展了我们的大脑时,我们也正在变成互联网这个超级大脑的一个神经元。我们的思考方式,我们对想法的处理机制,正变得越来越像神经元对信号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我们每个大脑,都正在变成一个超级神经元。
这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 KK 始终说,浪费时间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个体神经元来说,也许它接触的很多信号和它自身都没有太大干系,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被浪费了。但对于大脑来说,正是在这许许多多协同起来的浪费之上,才涌现出了迷人酷炫的、更高级的智能。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