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地缘政治

2018-01-25 16:35:35 能源杂志   点击量: 评论 (0)
如同经贸关系的政治影响类似,在全球能源互联发展情景下,随着跨国电网互联和电力贸易的发展,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大洗牌。全
如同经贸关系的政治影响类似,在全球能源互联发展情景下,随着跨国电网互联和电力贸易的发展,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大洗牌。
 
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全球电力互联互通的典型体现,展现了未来世界能源转型发展的全新蓝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与合作共赢的能源发展和治理理念。
 
跨国电力互联与电力贸易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在物理层面和经济层面的体现。目前,欧洲、北美、俄罗斯-波罗的海地区电网互联水平较高,经过多年规划和推动,各国之间的电网互联网架已经基本形成,互济能力也达到较高水平。中美洲、南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区域电网互联具备初步的发展基础,具有相对明确的区域互联规划,建成了部分互联线路。东北亚、南亚、非洲等区域电网互联正处于起步阶段,正在商谈和推动区域电网互联。
 
在扩大电网互联的大趋势下,多国政府、企业及地区性组织已启动相关规划研究,部分项目已落地实施。欧盟提出到2020年各成员国跨国输电能力至少占本国装机容量的10%,2030年达到15%。美国尚未形成全国电力市场,考虑区域市场协调在电网规划建设、区域市场运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不断推动区域电力市场范围扩大,各区域电力市场间协调合作也在加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能源互联互通工程,计划在未来十年内与周边国家实现电网互联。
 
全球化石能源贸易已形成多个发达的大宗商品市场,相对而言,电力交易受电网基础设施和电力市场发展程度制约,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较小。2016年,全球跨国交易电量达到7650亿千瓦时,其中欧洲电网占4800亿千瓦时,北美洲电网占929亿千瓦时,是跨国电力贸易规模最大的地区。电力贸易涉及能源安全,因此,政治层面的可行性是电网跨境互联和贸易的先决条件。目前跨国电力贸易主要集中在地缘政治局势良好的欧洲、北美地区,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地区和谐共享理念的发展程度。
 
地缘政治对电力互联互通的影响
 
地缘政治是实现电力互联互通的基础。跨国联网与电力贸易通过电力资源的跨境配置,可以降低各国保障能源安全的投入水平,但也将自身的能源安全部分交于他国之手。由于电力供需即时平衡,难以像油气资源那样通过战略储备来完成对极端情况的缓冲,使得各国在放弃电力自主供应方面难免有所顾忌。因此,跨国联网与电力贸易需要国家间较高的互信度,特别是当电力贸易占各国发电容量比不断提高时,供应安全成为首要考虑。
 
目前的跨国联网和电力贸易与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出现重叠。跨国联网和电力贸易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前期并不是所有的跨国联网项目都由政府间合作推动产生。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类型是政治基础在前,电力联网和电力贸易作为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来逐步推动。典型的代表包括:欧盟在一体化框架下逐步推进统一电力市场建立,推动跨国电网互联和电力贸易;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电力联网和电力贸易也是基于两国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而不断深入;不断深入推进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互联互通也是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框架下形成。
 
另一类是电力联网可行性研究和经贸层面合作在前,继而寻求相关国家政治层面的支持。例如沙漠太阳能计划、东北亚联网项目,首先由相关公司或研究机构提出初步设想以及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论证,并不断影响和推动相关国家政府逐步参与其中,逐步优化区域电力联网的外部环境。
 
 
近日,东北亚超级电网计划获得韩国电力公社公开支持,其为韩国最大的电力公司。该计划提出在地广人稀的蒙古建造规模巨大的风能发电场,采用高压直流或超导直流输电技术,构建链接蒙古、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五国(远景计划中包括印度,而刚提出时的计划包括朝鲜)的“超级电网”,实现整个东亚地区的统一、稳定能源供应。这一计划最早由软银集团CEO孙正义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提出。其后,在2016年3月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集团、俄罗斯电网公司签署了《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对项目进行正式研讨和可行性论证,包括对“该项目可否通过贸易和供需平衡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进行研究。这是企业联合研究推动电力互联互通的典型案例,而朝鲜在整个联网计划中“从有到无”也体现出了地缘政治在电力互联互通中发挥的基础影响。
 
跨国电力贸易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跨国电网互联与电力贸易的展开需要各国政府放开市场准入和许可,允许企业参与和推动工程建设,消除国家间电力贸易壁垒。在市场基础具备条件下,参与电力互联工程建设和电力贸易的多方参与者将推动各国在清洁能源发展、共享能源发展成果等方面加深理解与合作,进而对地缘政治产生更加广泛和有益的影响。
 
一方面,跨国电力贸易将加快推动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达成共识。尽管《巴黎气候》协定提出了全球低碳发展的长期共同目标,但各国在发展方向、路径选择和政策协调方面并没有具体落实。跨国电网互联和电力贸易将通过具体合作推动国家和区域之间的低碳行动,形成发展合力,推动各国政府在减排义务、绿色配额、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等方面达成共识,共享清洁发展成果和技术方案。电力互联互通有利于在全局目标下,加强政府间合作,开展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地区联网规划,形成开发消纳框架性协议;加强各国在能源、环保法律、清洁能源政策、电网发展政策、碳减排政策、关税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协调与沟通,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框架落地。
 
另一方面,电力互联互通遵循的利益共享机制将推动南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在各方参与、收益共享的合作思路下,通过电力互联互通,可以使发达国家加大清洁能源电力受入,以更低成本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投资和就业,实现互利共赢。对于建设资金缺乏的电力送出国,可采用BOT、BOOT等方式开发绿地项目,充分借用外部资金与技术力量。对于有投资能力的电力送出国,在保障项目正常财务盈利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协商外送电价,可以实现多赢与可持续发展。途经国家对输电工程占用的土地资源可考虑作价入股,分享输电项目效益,并且参与输电线路的运维服务,拉动当地就业。电力受入国接纳清洁电力,可以更低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在更大范围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与经贸关系的政治影响类似,在全球能源互联发展情景下,随着跨国电网互联和电力贸易的发展,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大洗牌。
 
第一,因能源争夺导致的国家间冲突将大为减少。可再生能源供应是源源不绝的,不存在枯竭问题,可再生性使其在本质上是和平性质的。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布局呈现“去中心化”的特点,如当前大国因能源争夺而逐鹿中东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第二,陆权大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将得以提升。跨国电网主要通过陆上相连,连接欧亚大陆的电网未来将最具规模,使欧亚大陆成为地缘政治的心脏地带。而陆权大国占有和使用能源链的效率大大超过海权国家,使海权大国失去当前地缘政治中的优势地位。
 
第三,利于全球能源治理民主化,促进国际关系的“康德”文化。随着各国电网互联,各个国家在能源利用方面形成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以能源为手段遏制或制裁别国也将有损本国利益。各国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一部分,国家间能源政策彼此形成一定影响,个别大国在能源领域的主导权将逐步削弱,全球能源治理更加民主化,合作将成为能源地缘政治的常态。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情景下,各国因能源而相互依赖,加强合作是国家利益的最优选择。随着合作的不断展开,国家间共同体意识逐步提升,合作互动更易建构国家间视为朋友的认知,从而促进国际关系的康德文化,利于和谐世界实现。
 
电力互联互通是未来全球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利用的重要趋势,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能源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内容。随着跨国电网互联规模扩大、贸易程度加深,将推动世界各国消除壁垒、深化交融、改变能源地缘政治形势与格局,实现更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区域发展。
 
原标题: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地缘政治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