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世界的动脉——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最终奥义

2017-11-07 10:49:09 联合国电台   点击量: 评论 (0)
从信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到物联网的出现,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来自中国的国际性非政府机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进而富有开创性地提出了联通全球电网、在全球范围内调剂能源
从信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到物联网的出现,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来自中国的国际性非政府机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进而富有开创性地提出了联通全球电网、在全球范围内调剂能源供求的设想。在11月初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全球能源互联高级别研讨会期间,该组织合作局的副局长林弘宇接受了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专访,畅谈了全球能源网络互联的可能性及其能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
 
记者:首先我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林弘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是在北京注册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能源领域的非政府组织。这个组织致力于推动在全球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的方式满足全球的电力供应。
 
记者:那你们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林弘宇:我们的重点分主要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推动全球接受能源互联网的理念。第二部分就是以我们为平台,围绕全球能源互联网,开展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希望用这个平台开展在能源、电力领域的相关前沿技术的研究规划制定和标准的制定。最后,就是我们希望以这个平台来团结相关的利益方利益,共同地开展跨国项目和工程。
 
记者:您提到了技术跟标准的制定。哪些标准的制定是重要的?
 
林弘宇: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要在全球构建一个网络体系,跟信息互联网有很多相似点。互联网就像全球的神经系统。那么,全球能源互联网我们可以更形象地把它比喻为血管系统。这涉及到很多前沿的能源和电力技术。比如说特高压的柔性直流技术;比如说大容量的高电压海底电缆技术;比如说清洁能源的更先进的发电技术等等。我们要在全球推动这些技术、构建这个网络,那么现有的很多的标准就存在着国与国之间的标准体系的兼容问题。
 
记者:这样的一些标准的制定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为什么你们会挑起这个责任?
 
林弘宇:在全球制定这种能源电力技术的标准应该说是两部分的力量。有很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正在推动这种标准建设,比如说国际电工委员会。另一方面,也还有以很大一部分的力量就是非政府组织在推动。这种非政府组织来团结或者协调相关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建立一个在企业之间或者是国际组织间接受的一个标准。所以并不矛盾。
 
记者:你们是致力于把全球的电力网络连接起来。那么现在是不是各个国家之间的电网并不相连?
 
林弘宇:全球的电网系统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从最初的点对点,到区域性的电网,再到全国性的电网,现在全球电网应该说已经发展到了大洲联网的阶段。当然了,这种电网互联的水平各个区域存在很明显的差距。比如说欧洲和北美已经形成了跨国电网的互联。但是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一些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电网可能还仅限于这种点对点的互联。
 
记者: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洲际之间的电力网络连接能带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林弘宇:我们认为信息网也好,能源电力网也好,它形成这种互联是一种技术发展的必然。大电网联了以后,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清洁能源。我们知道清洁能源它是有波动性的,只有通过更大范围的电网互联才能消除或者部分消除这种清洁能源的波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大电网一旦互联就像一个大的一个储能系统,可以在这个系统里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另外,我们知道能源的使用是有时间差和季节差的。我们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时间差来满足人类的需求。举个例子,在美国人民睡觉的时候。那么它的电就可以卖到亚洲或者中国,因为当地的人民正在白天。所以说这种区域的互联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时间差和季节差。
 
记者:电在传输的过程当中是会有损耗的。跨洲和跨国的这种连接是不是会有很大的损耗、导致这种连接的价值不是很大呢?
 
林弘宇:为什么我们推动能源电网互联是在这个时候,而不是在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因为电网互联技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十年、二十年前,我们电网采用的技术是高压或者超高压,最高是50千伏的超高压。那么它的传输距离是一千公里,它的能源损耗可能会达到3%。现在电力传输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发展的特高压技术,交流电网电压可以达到1000千伏,直流电压达到正负800千伏。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可以传输3000公里到4000公里,甚至特高压直流技术可以达到正负1100千伏,可以传输5000公里到6000公里。在这个传输距离内,损耗可以降到3%左右,就是说已经达到了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就为我们跨洲电网互联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记者:除了在电压技术的优势之外,中国能够在这个网络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林弘宇:特高压技术不但有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它还需要大量的工程的检验。因为中国的能源和电力分布的特点,西部能源富裕,东部是能源负荷中心,它需要远距离传输。由于中国客观的能源情况,使我们对特高压技术进行了检验。现在中国的特高压已建和在建工程已经达到了24条,这个技术已经具备了在全球推广的条件,而且现在已经在巴西得到了应用,巴西已经采用了中国标准的特高压技术来远距离输送水电。中国地处东北亚,可以率先推动构建亚洲区域的能源互联网。
 
记者:你们的宗旨非常的雄心勃勃,也非常的大手笔。这需要政府之间的合作吗?需要触及国家之间达成条约的问题吗?
 
林弘宇:一旦这种理念被全球广泛接受,那么下面跨国项目和跨国工程的实施一定需要各国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参与。如果一旦这个全球能源互联网顺利实施,一个国际性的公约或者是国际性的合作协议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势和一个重要的制度保障。
 
记者: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谁提出来的?怎么又最后形成了这个非政府组织。
 
林弘宇:由于中国这几年电力能源发展非常迅速,所以我们在中国先后推动了特压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同时,这十年以来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是全世界最快的。截止到目前,中国的风电、太阳能、水电的装机规模都是全世界第一。由于这三方面的快速发展就给中国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创造了条件。那么当时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也是现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主席刘振亚先生,在总结了这三方面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理念,并发起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记者:现在整个全球的能源消耗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其中可再生能源有多少的比例?中国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林弘宇:全球能源的格局目前仍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仍占到90%,另外的10%是新能源。但全世界公认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化石能源的比重在逐步的降低,新能源的比重在逐步的提高。现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比重中清洁能源占到36%,在全球各个国家里面是发展比较快的。
 
记者:那你们有没有计算过,如果全球的电力互联网连接起来了以后,其中的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达到多少才会有助对于实现《巴黎协定》当中规定的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这个范围内?
 
林弘宇:我们预测可再生能源储量超过100万亿千瓦时,只要拿出5%就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全球的能源需求从1960年到2016年,增长非常迅猛,从50多亿吨标准煤增加到180多亿吨标准煤。如果我们按这个比例发展,我们的可再生能源能够每年保持增长12%的规模,那么通过能源互联网,在2030年前使得清洁能能源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80%,我们就可以实现联合国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就可以把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是一个全球性的宏大工程。我在这里希望国际社会和相关的国家政府、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公用事业公司,能够共同参与到全球能源互联网行动中来,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这个世界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