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试探区域综合能源业务,严格管制“逼”出新业务
eo记者获悉,法国电力参与的三亚海棠湾冰蓄冷项目其中一台机组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香港中华电力也表示,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选取电负荷、冷热负荷发展空间较好的区域,与电网企业合作开展“增量配电网+综合能源”业务。
2018年6月28日,国家商务部和发改委下发了《外资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对比上一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能源领域的开放程度有所提升,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要数2018年取消电网建设、经营须中方控股。
虽然业界普遍认为,这只是释放公平开放的姿态,但电网业务中,与用户连接紧密的配网侧的确具有切入电力业务的潜力,而部分外资也一直看在眼里。
瞄准区域综合能源业务
年中以来,法国电力集团和香港中华电力等公司频频探求合作。
2018年6月,法国电力集团与南方电网公司共同签署博鳌乐城智能电网与低碳智慧能源综合示范区项目合作声明。
该项目主要由低碳智慧能源、智能电网两部分组成,总投资估算11.6亿元,预计2019年开工、2020年初步建成示范基地、2025年全面建成。按照规划,项目将建设低碳智慧能源供应系统,建设两座以电为能源的集中制冷供热能源站,运用冰蓄冷、光伏、热泵等技术实现多能协同互补。
法电“看上”海南的综合能源业务可以追溯到2016年。
相关媒体报道,2016年5月26日法国电力集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三亚长丰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三亚市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合作声明,双方将就能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城市建设展开深度合作,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一体化服务,共建海棠湾低碳城市示范区。
法电的合作伙伴是海南本土的一家民营企业,2008年2月在加拿大多伦多联交所上市,是中国境内唯一的天然气供气公司。
2016年10月25日,时任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会见法电代表,表示关于海棠湾三个能源站选址问题,政府部门将加大协调力度进行解决。但近两年来,项目再无公开进展,直到2018年初,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重新提上日程。
2018年1月9日下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共同见证下,时任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代表三亚市政府与法国电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签署了《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项目合作声明》。法电将参与海棠湾低碳示范项目,开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冰蓄冷、分布式光伏等区域综合供能应用。
这是当天签署的中法两国20余项合作成果文件之一。
据eo记者了解,法电和长丰能源共同设立了项目公司,预计投入12亿元,分别建设A、B、C三个能源站,目前B站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成,A、C两站则尚处项目前期阶段。按照规划,能源站将经由两回线路接入三亚电网,分别由项目公司及电网企业投资建设。但业内人士透露,由于项目进度较慢,各方目前对线路投建似乎积极性不是很高。
另一个对区域综合能源业务表现出兴趣的是香港中电集团。
2018年7月,中电集团与启迪控股旗下企业合资设立公司,为大湾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洁净、可靠及高效的能源基础。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24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8月的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启迪清洁能源集团则希望构架起以“专业公司+研究院”,“区域能源平台+产业”,“各类能源基金+资本”的清洁能源生态系统。
据媒体报道,2018年5月,香港中华电力公司营运总裁一行到水利电业集团开展业务交流并进行了座谈交流,提出希望在增量配电网建设、输配电网建设等方面与水利电业集团加强合作。
严格管制促发市场拓展动力
无论法电还是中电,之所以对国内区域综合能源业务表现出投资意向,除了以往在大型电站投建、电力技术等层面与中国大陆联系较为紧密以外,推动他们拓展新业务、新市场的还有严格的管制。
虽然法国、香港政府没有拆分纵向一体化经营的电力公司,也没有引入新型市场主体,但对于当地电力企业部分经营活动的监管堪称“严苛”。
《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的体制与政策研究》一书中记载,法电(EDF)作为国有电力公司,垄断了法国94%的发电装机和100%的输配电业务。迫于欧盟去管制化的压力,法国电力工业进行过一些改革,制定并实施了《关于电力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和革新的法律》,但新电力法并没有改变EDF的市场垄断地位,也不进行相关私有化改革。
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法电似乎不必经受市场化浪潮带来的诸多变化和风险,但法国电力公司(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介绍,虽然发电和输电是中央政府(法国电力公司)对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公共责任,但供电的责任却留给了地方政府。
法电集团的配电公司是一个没有配电资产的配电服务运营商, 25个供电分公司承担着全法国95%的配电物业服务,是法电集团内部生存压力最大的苦主。
比如,配电过网费4年一次的调整是基于资产收益率2.5%和用户全年停电时间进行的,超出停电标准的每一分钟罚款640万欧元,停电5小时,用户终身免费用电;电网必须与城市发展同步协调,箱式变电站不能有碍城市景观,帮助用户设计节电和绿色用电方案,用户和新能源发电商无歧视接入,及时应答抢修,满足特殊用户的高质量供电标准等。
再看香港中华电力,港府对其设定了“成本+收益”的约束指标,既要保证一定的经营效益,又不能牟取暴利,同时还要保持极高质量的供电水平。
2018年7月,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率领海能达、康佳集团、创维集团、中电投资等30多家企业高管、质量负责人,赴港走进公共服务企业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开展质量创新交流学习活动。
在介绍中华电力的服务标准时提到,2016年4月10日上午,香港遭遇黄色暴雨,中华电力的设施在遭遇雷雨和200多次闪电影响后,供电系统出现轻微故障,在电力供应始终没有中断的情况下,40万伏特供电网络出现了少于0.1秒的电压骤降,瞬间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香港市民容不下少于0.1秒的电压骤降,政府要求就事故提交报告。
在政府严格的管制和社会对公共事业服务越发“挑剔”的环境下,拓展新市场、探寻新业务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目标。
反观国内电力企业,近两年同样深切感受着政府降低要素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无论去管制化能够深入到何种程度,传统电力企业即将面对的可能都将是更加严格的要求和管束。
试探市场的外资会否给国内企业再添一把拓展新业务的“火”?
责任编辑:沧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