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大规模储能必不可少
本文重点:
○ 能源行业的变革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在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问题方面,储能设备是补偿新能源不稳定性最有效的方式,随着新能源发电份额的不断上升,大规模储能将不可或缺。
○ 能源系统的重构将带来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商业模式。未来的能源系统将主要由分散的发电单元、分散的用电单元以及分散的储能单元构成,同一个节点还可能具有多重角色;
○ 能源信息安全不可或缺。在将各种信息技术引入能源领域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成为能源行业的重大课题。
在物联网概念已被炒得火热的今天,大家似乎很少提到一个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并且已经深深嵌入城市和家庭每个角落的大网——电网。这个网络不仅将所有的发电及用电设备连接起来,还须保证发电量和用电量时刻保持平衡。这就意味着,像打开一盏灯这样的一个简单动作,也可能引发千里之外电网发电端的一次微小调整。
这个网络之所以让大家觉得很遥远,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是单向的:我们只是电力的纯消费者,电网与人们的联系好像只有每月的电费账单,而电网背后的复杂运行机制和普通消费者并没有直接联系。而这一切即将被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以及随之而来的能源行业的变革所打破。
电作为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其生产和消费必须即时进行,存储的代价极大。而传统能源由于设备运转的需求,发电量有一个最低极限值,所以当传统能源的发电份额被新能源挤到低于其最低发电量时,就必须通过补贴的方式,将多余的发电量卖出去,以免威胁电网的稳定,这才造就了这一“负电价”现象。
能源行业的变革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首先是解决由新能源的分散性所带来的发电量的不可控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分散的新能源发电单元协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虚拟电场。它的商业模式是:一方面可以将小型发电单元打包成大型发电厂,从而直接进入电力市场进行交易,获得更高的电价;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的快速响应能力,为电网提供调峰服务,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收益。
其次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技术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新能源的发电量进行预测,从而通过电力市场机制提前对未来新能源的发电量做出相应反应,避免电网出现大的波动。第二个技术方向是通过用电端的主动调整来适应新能源的不确定性。第三个技术方向是通过储能设备在新能源发电量大的时候储存电力,在发电量小的时候输出电力。这是补偿新能源不稳定性最有效的方式,随着新能源发电份额的不断上升,大规模储能将不可或缺。
能源系统的重构将带来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商业模式
随着新能源份额的不断提升,能源系统未来将逐渐被重构。未来的能源系统将主要由分散的发电单元、分散的用电单元以及分散的储能单元构成,同一个节点还可能具有多重角色。比如,一个装有家庭光伏发电设备和电池储能设备(或电动汽车)的家庭,就同时具备发电、用电和储能的所有角色功能。这与当初互联网将大众从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变为兼具发起者与接收者的双重角色非常像。未来,这样的新型能源节点将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大量新商业模式的涌现提供非常肥沃的土壤。
能源信息安全不可或缺
在将各种信息技术引入能源领域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成为能源行业的重大课题。由于能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对安全的要求也相应是最高的。
传统电力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各种随机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台风)的影响,却对系统性的恶意攻击缺乏足够的抵抗力。未来,各种新能源发电设备将导致电网布局更加分散,使电力信息安全管理更加困难,但对于信息安全技术来说,这同样意味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每家每户都可能需要安装能源系统软件防火墙,就像现在的家用电脑防火墙一样。
以上提到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只是未来能源变革大风口的冰山一角。中国能源转型计划将目标设定为,到2020年将新能源装机容量提升到35%。而信息技术将会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将可预测且可控的分布式新能源与可即时响应的工业和家庭用电、储能单元相串联,其实就是在目前的电力网络上加了一层信息网。这两张网之间的智能交互就构成了能源互联网,它将使得未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体系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沧海一笑
-
许家印入股法拉第未来,但贾跃亭的时代还会回来吗?
2018-06-26电动汽车 -
增程式混动“守得云开见月明”?
-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建成 严抓严控
2018-06-25新能源汽车
-
亿纬锂能许少锋:锂电智能工厂探索
2018-06-25Li+学社 -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周波:政策对动力电池单体尺寸规格的影响
2018-06-25Li+学社 -
合肥工业大学李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在储能行业中的应用
2018-06-25Li+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