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能源互联网行业分析 多项利好因素助推能源互联网发展
2017年3月6日,国家能源局公布《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评选结果公示》,确定了首批56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名单。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迈向新台阶。
一次能源供应不足且污染严重,发展能源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1)能源供应危机:我国为世界能源消耗第一大国,但化石能源储量相对匮乏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1.3%。增速不足过去十年平均水平5.3%的四分之一。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和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27%。2016年,煤炭产量下降了7.9%,石油产量下降了7.2%,均为历史最大降幅。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8%,为历史最高值。
图表1:2005-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单位:亿吨油当量,%)
图表2:2005-2017年中国大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单位:亿吨油当量,%)
图表3:2005-2017年中国大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球比重变化(单位:%)
(2)以煤炭及煤电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严重污染环境
一定时期内,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但从供给趋势来看,煤的不可再生性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决定了煤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逐步减少。煤炭在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常规能源中属劣质能源。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廉价石油涌入市场,西方工业国纷纷弃煤用油,形成了以油、气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一直维持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截至2000年底,中国现有煤炭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全国能源储藏总量的76%。因此,以煤为主的结构在今后20年不可能有太大变化。
2016年煤炭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燃料,占比为62%,主要用于火电。2017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417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图表4:2016年煤炭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燃料(单位:%)
但就煤炭的利用效率而言,还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而且随着消费总量的增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大量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环境污染与大量消耗煤炭有关,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统计,1997年全国TSP(总悬浮颗粒物)达1873万吨,其中70%来自燃煤;中国烟尘污染严重的城市,TSP值比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高3-7倍。
国家战略、产业政策、电价改革多方位支持能源互联网发展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近两年,能源产业相关支持政策频发,从2014年节能减排行动方案到2015年5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均体现了政策对节能减排的推进力度。《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剑指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并将储能产业划为重点创新领域,加快了国内能源互联网建设进程。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从产业政策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将带动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在15年进入了实质性的产业化发展。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显示,2015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累计产销量将力争达到50万辆,完成5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力争达到500万辆。
2017年6月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显示,积分政策将从2018年开始实行,油耗积分按CAFC法规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则要求2018-2020年车企分别要达到8%、10%、12%。其中,油耗积分可以结转,新能源汽车积分可以交易。结转或交易后积分仍未负的企业将面临暂停受理不达标新车的申报、暂停生产高油耗车型等处罚。
从电价改革角度而言,新电改放开售电侧,鼓励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及微电网建设为储能产业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随之而来的电价交易机制改革及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将加快输配电市场化进程,使能源互联网供给端及用户端构成更为灵活,有望促进信息能源系统一体化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沧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