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恩怨何时休?
本刊记者 姜黎
供需矛盾、价格起伏近两年始终牵动着电力和煤炭两个行业神经,201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也给两大行业再添变数。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计划电与市场煤顶牛现象还会不时上演吗?
11月13日,在2018中国电煤高端论坛上,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指出,当前煤炭电力两个行业已经在中长期合同、煤电联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形成了煤炭生产企业与燃煤电厂之间较为稳定的供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电矛盾。
但是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2016年下半年以来,电煤供应形势从宽松转为偏紧,部分地区紧张导致煤价大幅度上涨,电煤企业经营形势严峻。与此同时煤炭不断增强的金融属性,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带来的交易环节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也给电煤市场平稳运行、煤炭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提出了巨大挑战。
国内:电煤消费增速超预期,煤炭供应向“三西”集中
国家发改委运行局煤炭处副处长刘洪波在论坛上透露,今年以来,电煤需求大幅增加,目前已经同比增加超过1.3亿吨。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今年可能超过2亿吨,可以说是近十年以来少见的。”刘洪波说。
2018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大增9.4%,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近日撰文援引国网能源研究院分析报告指出,用电快速增长主要是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电能替代力度加大,以及气候气温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尽管用电量大增,但经济增长因素只拉动了4.4%。
煤炭供应方面,2018年产量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全国煤炭产量为25.9亿吨,同比增加1.26亿吨,增长5.1%;煤炭运输也呈现增长,前三季度铁路运输量为17.7亿吨,同比增长近10%,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为5.6亿吨,增长2.9%。
不过,大唐集团电力燃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况世远指出,优质产能虽然加快核准,但是受产地、环保、安全督察常态化,新投产能增速不及预期,进口煤受限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供应低于电煤需求,供应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
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区煤炭产量增长态势明显。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产业协调部主任解春生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各自完成19.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8.6%,较去年同期增长1.6%。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等传统产煤省煤炭产量出现负增长。
这意味着部分传统的煤炭调出省变为调入省,跨省区煤炭资源调运量加大,部分解释了铁路运输量出现明显增幅的原因。
解春生说,除了产地进一步集中外,铁路电煤发运量保持较快增长是今年的又一特点。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运电煤是13亿吨,同比增加1.8亿吨,增长16%。
具体到2019年电煤市场形势,况世远判断,明年电煤市场供需将基本平衡且趋向宽松,煤炭的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大涨大跌的可能性减小,存在一定的下调空间,“政策市”特点明显,尤其在耗用高峰期和建国70周年等重大事项保电期不排除上涨可能。铁路运力供应总体宽松,但部分区域和时段受“公转铁”和港口运力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将出现紧张,政策因素会加剧电煤市场的不确定性。
国际:集中度提升,投资收缩,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不仅国内煤炭生产供应向“三西”省区集中,国际煤炭资源也有集中趋势。
华能集团燃料公司总经理兼华能供应链科技平台公司董事长赵东明指出,从产煤地来看,现在向印尼、澳洲、俄罗斯、南非等地集中;从企业来说,通过上游兼并重组,规模也在集中;从销售模式看,除了自身生产的煤炭之外,大量企业在用资本扩大销售规模,这三点标志着煤炭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他还介绍说,在“去煤化”大背景下,国际煤炭投资呈下降趋势,煤炭价格有所回升。第一,原有煤炭企业在经历2015年市场低迷期以后,很多都在去产能第二,投资机构受“去煤化”大势影响,担心未来收益,比较谨慎,但也有好的迹象出现,近期业界正逐渐建立起“煤炭是重要的一次能源”这一理念;第三,煤炭企业经历了低点以后,目前合同数量增加,经营情况向好,但是产量、产能的提升相对较小。
赵东明认为,煤炭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原来主要考虑经济形势、供需问题,或者是其他有规律性的市场行为,但目前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因此也增加了研判市场的难度,把握市场更多要看偶然因素。
随着需求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而变化的是煤炭贸易和定价模式。“定价模式逐步由固定价向贴近于现货的指数价格转变,定价周期越来越短。”赵东明说。
判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电、煤高质量发展任务更加艰巨
煤炭、电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论坛上坦言,当前由美国发起的,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大规模贸易战,致使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加上内部改革密度加大,造成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经济运行进一步体现出下行压力,于是唱衰中国经济有加剧之势,甚至已经蔓延到非学界领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预期。
但他强调,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大势没有改变,今年的预期目标能够实现。同时,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不可掉以轻心,并提出要有战略信心和战略定力,更要在关键方面、关键领域重点做好优环境、增动力、补短板各项工作。
范恒山提到,当前几大国际公认的经济指标中国表现良好,但同时需要关注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其中包括,在各方面约束强化的环境下,创新受到一定影响。比如资金、环境,以及外部市场变化的约束导致不少企业难以创新性地开展生产经营。环境约束是“两难”之事,深深影响到煤炭和电力企业,为达到环保要求,企业成本增加,部分已超出其平衡能力。
他认为未来应继续大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长期注重效益的前提下,注重发展权利公平,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补齐实体经济的短板,特别是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的短板。
范恒山说:“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但只要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国有企业也应该要激励。对企业家应一视同仁,真正使企业成为经济主战场的生力军,使企业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具体到电煤领域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指出,化解煤电过剩产能任务很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30万千瓦以下的煤电机组还有1.5亿千瓦,这些机组由于承担着供热或者是电网支撑的作用,淘汰关停难度较大。另外,核准在建的煤电规模也较大,如果集中投产可能对电力市5场带来一定冲击,必须合理安排建设进度,严控煤电新增产能。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任务很重。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80%的新能源电源集中在三北地区,但三北地区煤电机组也占总装机容量的60%,其中一半是热电机组,煤电灵活性不足对清洁能源有效消纳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黄学农表示,接下来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等三大变革深入推进煤电行业高质量发展。他特别提到,要以培育新动能为着力点,积极营造鼓励产学研各界推进700度、630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等发电技术,推进储能、特高压、油气输电等重点技术和装备的创新,加快重型燃机等重大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国产化,破解能源行业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
对于煤炭行业,刘洪波指出,经过近两年的去产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处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高质量的供给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下一步的重点措施包括:打通去产能制度壁垒,推动过剩产能肃清、僵尸企业肃清;加快推进煤电联营和转型升级;继续加大电煤供产间合作,充分发挥电煤中长期合同对稳定供需关系和煤炭价格的压仓石作用。
责任编辑:电力交易小郭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