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AP1000全球核电首堆拼速
本刊记者 刘文慧
2018年6月30日04时48分,三门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控制良好。
就在不到11小时前,6月29日17时59分,台山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成功。
台山核电1号机组采用的是法国EPR核电技术,三门核电1号机组所采用的是美国AP1000核电技术,均为第三代核电技术。台山1号、三门1号两台机组的相继并网,是这两种核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首次发电。
从开工建设,到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注(FCD),再到装料,至并网发电,这两台机组在中国的建设过程都超过十年。
通过梳理节点,我们可以看到,就在三门1号机组、
台山1号机组FCD后的第三年,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在公众对核电产生疑虑、部分国家地区提出退核时,中国选择暂停新项目审批,并进行大范围的核电检修与安全升级,确保已有核电站的安全。而三代核电技术之于安全的重要性也愈发突显。
新技术的应用不可能像已规模化的前代技术那么顺利,核电技术更是如此。但正是国家和公众对核电安全的重视,给予了新技术应用的时间和耐心。
如今,台山1号机组、三门1号机组的成功并网发电,也证明了新的核电技术的可行性,消除了此前部分舆论对新技术成熟性的疑虑。
核电作为大型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再加上信息公开的要求,在对外信息发布上几乎逢“节点”必报道。其带来的副作用是,容易让人误会中国拥有非常多核电站。
事实上,在2015年中国大陆发电装机比重中,煤电装机比重为59%,而核电以0.27亿千瓦位于所有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的最末位(除抽蓄装机)。即便按照2020年目标,核电也仅以0.58亿千瓦在运占最末位,装机占比约为3%,远低于世界其他核电发展国平均水平。
发展核电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是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脆弱的国家之一。
2007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指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有关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观测事实包括: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二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三是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1990年以来,多数年份全国年降水量高于常年,出现南涝北旱的雨型,干早和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四是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五是中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方案》更指出,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面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是必然选择。核电能实现零碳排放,成为与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同等重要的方向。每一类能源品种都有其优势与弱势。核电是清洁能源之一,并在能源密度上能更好满足用电负荷高的地区需求,其稳定发电更能承担基荷角色。但核电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除了提高对技术安全性的要求,核电信息公开、公众沟通工作进一步深入展开,也对核电行业提出更高要求。
责任编辑:电力交易小郭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