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能源进展情况如何?还有哪些待解问题?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互联网+”智慧能源引发市场持续关注。
这份文件被评价为产业未来10年发展的方向性文件,可谓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在经历两年多探索期后,“互联网+”智慧能源进展情况如何?还有哪些待解的问题?
近日,在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智慧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智慧能源、区域能源变革、、储能技术趋势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微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
“放眼当今能源发展,传统的单一发电、单一输电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已经全面开启了‘互联网+’智慧能源时代。”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费智认为,新时代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清洁化、智能化、高效化以及安全可靠的要求,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迫切需要努力探索、积极应对的时代命题。
微电网被业内认为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部分,专家介绍,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网络化供应与管理的技术,其能量并没有一个严格界定,从几十千瓦到几十兆瓦不等。它的作用是将原本分散的分布式电源相互协调起来,保证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它能够顺利地接入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用户需求侧管理以及现有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和传统电网相比,微电网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就地消化、就地平衡,同时也可以和大电网进行能量交换。正因如此,微电网被认为是智能电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商业区域、城市片区以及偏远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长远来看,发展微电网非常重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微电网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新型负荷的出现,结合售电侧改革,微电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力市场份额。”江苏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唐学文说。
但也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微电网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在作为产业基础的原材料、部件、元器件、系统软件网络等方面,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研究。
发展储能关键在电池技术的进步
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新能源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所谓储能,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二次能源存储起来,实现能量的时间和空间转移。专家表示,之所以要发展储能,是因为储能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对设备便携、移动的需求。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按照规划,2050年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都将达到10亿千瓦。但与新能源发展相伴,弃风弃光现象非常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将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储能技术应用的程度将决定新能源的发展水平。
储能技术的发展,关键是电池技术的进步。中科院电工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陈永翀认为,“可再生能源+储能”是新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储能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决定了储能电池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未来针对电力调峰储能的大容量电池和电力调频储能的大功率电池,还有待技术的创新突破。”陈永翀说,储能电池包括六大技术内涵,其中,电池材料是基础,但并不是储能电池技术研究的全部。
他建议,以后基础探索类项目可以偏重于新材料的研究,而技术工程类项目则应注重其它非材料技术方面的立项突破。“在已有商业及示范储能电站的经验基础上,围绕‘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易回收’的总体目标,发展各类容量型峰谷储能电池、功率型调频储能电池和能量型复合储能电池,与其它类型储能技术配合,支撑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陈永翀看来,储能的春天已经到来,产业开始萌芽、开花,但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到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或者说从产业萌芽的春天到蓬勃发展的夏天,任重道远。
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统计,我国储能2025年将达到24千兆瓦,尚有几十倍的发展空间。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副主任说,目前虽然储能有很多方向,但除了峰谷套利,其他都是政策性支持不足,靠自身生存非常困难。
责任编辑:仁德财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