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外资股比限制将取消 国产新能源车迎来大考
汽车行业全面放开有了时间表。昨天,国家发改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表示制造业下一步要实现全面放开,其中汽车行业将在5年过渡期后,全部取消外资股比限制。业界分析,由于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今年率先放开,国产新能源车将承受较大的市场考验。
汽车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支持本土汽车企业发展,自1994年起,中国对外资车企的持股比例就作出规定,要求外资车企必须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才能在华投资建厂,且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同一类整车产品也不得在中国建立两家以上合资合作企业。于是就出现诸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本田、北京现代这样的汽车合资品牌。这一限制一直延续至今,并适用于已经获批的多家新能源合资车企。
对放开股比限制,汽车业这些年一直有呼声,希望借此打破国内车企的技术依赖与封闭,形成良性竞争。在前不久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宣布了扩大制造业开放的重大举措。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正会同各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落实具体措施,通过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使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尽快落地。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是我国大幅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的重要文件,今年上半年将尽早公布实施。新的负面清单除包括已经宣布的金融、汽车等行业开放措施外,还将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等市场高度关注的领域推出一系列开放措施。
“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基本开放,下一步扩大开放的方向很明确,就是要实现全面开放。”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把制造业开放作为一项重点。以汽车行业为例,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具体为,2018年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除汽车外,船舶行业将在今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设计、制造、修理各环节。飞机制造行业也将在今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等各类型。
国家发改委表示,制造业是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主要领域,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都要在开放环境中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最大化。全面开放制造业,就是表明中国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鲜明态度,旗帜鲜明地支持经济全球化广泛深入发展。同时也希望通过制造业全面开放,支持中外企业在公平竞争环境下实现共同发展,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更广泛更多元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交流合作。
新闻延伸
特斯拉在华建厂或提速
汽车行业放开外资股比已争论多年,新出炉的时间表并未让业界感到意外。
博鳌论坛上相关消息一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在其个人社交网络账号做出了回应,他表示:“这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避免贸易战将为所有国家带来好处。”此前,特斯拉一直坚持以独资的方式在华投资,导致其在华投资建厂的计划迟迟未落地,政策的放开或将加速特斯拉在华投资建厂。
“目前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合资趋势兴起,股比放开可能会影响这一领域的合作关系和格局,不排除一些国际车企巨头将在华采取独资成立新能源车企的可能性。”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说。相比传统燃油车,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与国外车企仍有差距,在股比率先放开后会承受较大竞争压力,甚至不排除部分研发实力弱的车企会惨遭淘汰。但另一方面,这也会增强自主品牌的创新动力,倒逼其“练好内功”。
对走过漫长合资道路的中国汽车行业,技术与品牌实力的积累已经使得自主品牌车企能够直面挑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曾公开呼吁放开汽车行业的合资股比限制。“只有股比放开,汽车行业才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崔东树分析,中国汽车工业在宏观政策引导下,内外资的竞争不会失控,放开股比将促进中国汽车在最充分竞争中快速发展,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汽车强国。
责任编辑:仁德财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