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企业窗口期还有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巨大
进入2018年,新造车企业熬过了融资、研发的考验,迎来了第一款产品的上市。在威马汽车首款产品试装下线当天,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沈晖称,新造车企业还有2-3年的窗口期,年销超过10万辆才能活下来,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导致电池原材料稀缺,可能给新造车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新造车企业的窗口期还有2-3年
借助互联网的强大推动力,汽车制造业也迎来的新风口,从2015年开始,造车企业的数量迅速扩张。传统汽车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甚至零部件企业、安防企业都参与到造车的行列中。
汽车业是非常独特的行业,产业链长且产业系统庞杂,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和拉动性,其发展潜力在新能源和互联网领域尤其突出,未来汽车的生态将趋于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及共享化,新能源和互联网对未来汽车转型升级的助力是大势所趋。
除了技术的推动,国家政策的支持也给了新造车企业更多机会。2015年6月2日,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此后15家企业获得了生产资质,其中多家企业此前并没有造车经验。
一群“野蛮人”来到了汽车制造领域,但是却没有颠覆任何事情。汽车产品的生产仍然依赖零部件供应商、需要严苛的测试,新造车企业未来真正需要竞争的,仍然是技术、资金、规模等方面实力雄厚的传统汽车企业。
曾经在菲亚特集团担任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菲亚特集团中国副总裁,促成吉利收购沃尔沃,并担任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的沈晖,是个不折不扣的传统汽车人,他很了解传统汽车企业的想法。“传统汽车企业执行层面上不如互联网企业快,而我们没有包袱。”沈晖认为,接下来的2-3年,是传统汽车企业由于执行滞后,留给新造车企业的窗口期。
基于这样的判断,沈晖断定,未来2-3年谁能年销10万辆,谁能站稳脚跟。而10万辆是一个及格线,“没有量,就没有一切。”沈晖直言。
成为最传统的新造车企业
汽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智能硬件,这是公认的事实,因此造车绝非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所有的新造车企业自成立之初开始,都在面临一个质疑:靠不靠谱?威马汽车一直在证明自己是靠谱的,是可以越过那条及格线的。
因此,在行动上,威马汽车的做法更接近传统汽车企业。在其他企业以轻资产,选择代工的模式进行落地生产时,威马汽车则选择了自建工厂,通过收购拥有汽车生产资质的公司,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威马汽车的节奏体现了一个“稳”字。
经过16个月的建设,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已经具备生产能力,首款量产车EX5的试装车于3月28日下线。从产品首发亮相,到工厂建成,威马汽车每个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都与3年前在投资人面前展示的PPT中的时间相差不到10天。接下来,威马汽车计划在4月20日左右公布EX5的价格,并开启预售,下半年全面交付用户。
一旦产品开始批量生产,交付用户使用,威马汽车就需要面对及格线的考验,如何达到10万辆的规模?尽管对产品、渠道、价格、推广和节奏都进行了一番思考,但威马汽车面对未来仍充满焦虑。
不止是威马汽车,车和家创始人李想因担心产品卖不出去而焦虑,他说自己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疯狂收购,扩大产业的同时,仍危机感重重,他说自己每天如履薄冰。
“汽车企业无论公司大小都拥有这种焦虑感。”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表示。
新能源汽车的前瞻布局在哪里?
在国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表面上看,这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机遇,但另一方面,由于是新兴产业,这个行业中还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对威马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来说,生产电动车最重要的是考虑电池的成本。虽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规模增长,以及电池技术的进步,电池在成本降低的同时,能力密度大幅提升。今年各个汽车品牌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续航里程普遍达到400公里以上,而产品的价格大多在20万至30万元,在扣除国家和地方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后,产品终端售价最低不足10万元。
不可忽视的是,虽然电池的成本有所下降,但是矿产资源有限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钴的稀缺。钴主要用于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明显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集度,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钴的供应短期内或出现缺口。截至2017年12月底,伦敦金属交易所钴价格涨到了75205美元/吨,较年初价格涨幅超130%。
在产业方面,威马汽车提前布局,“以后最难的不是电芯的问题,而是矿石供应量的问题。”沈晖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威马汽车在早期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时,就选择了拥有钴矿的企业合作。
从传统企业产业中走出来创业,沈晖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避开那些可能让威马汽车掉下去的坑,在前瞻性布局上,威马汽车比一些传统汽车企业看得更远。
责任编辑:仁德财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