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分析:谁能笑到最后?

2018-03-27 14:09:36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春天还没到来,对参与企业而言,不仅考验短跑的能力,更是一场长跑。无论创业公司还是行业巨头,最终的成功将取决于商业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春天还没到来,对参与企业而言,不仅考验短跑的能力,更是一场长跑。无论创业公司还是行业巨头,最终的成功将取决于商业模式、资本实力和服务运营等组成的综合实力。

2月7日,滴滴宣布联手12家车企进军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领域,堪称给本就火热的共享汽车市场再添干柴。虽然拥有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东风乘用车、东风悦达起亚、华泰汽车、江淮、吉利、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奇瑞、中国一汽、众泰新能源一众车企加持,滴滴能够像在网约车领域一样“一家独大”吗?

模式不同 路线各异

滴滴赖以成名的网约车与分时租赁汽车、共享单车是共享出行的三种主要出行方式。三者在在服务对象、商业经营和竞争格局上,各有特色。从目前的车辆规模、运营数据和用户使用方便性比较,分时租赁难以与网约车及共享单车相媲美。

网约车与共享单车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明朗,如果用竞技体育来作形象的比喻,网约车与共享单车的竞争更像是一场短跑。滴滴从成立到合并UberChina仅用了4年时间。共享单车从出现,到ofo和摩拜上演“绝代双娇”,仅用了不到2年时间。

目前,滴滴代表的网约车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逐步探索出了平台化的盈利模式。虽然受到各地交通政策的压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网约车的市场依然在平稳增长。

共享单车模式以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为主要特征。从发展轨迹来看,其成长的速度和规模超过了前两年网约车的发展。共享单车未来将会与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并驾齐驱,成为城市智慧交通与智慧出行的一部分。

从网约车与共享单车的模式看,共享出行商业模式成功的前提是要在需求、用户体验和效率三个方面都能够实现较好的平衡,即在用户端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供应端能够非常高效地满足这一需求,且保证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分时租赁模式,受制于重资产成本的局限,很难实现规模化扩张,容易导致车辆较少,取还车不便的尴尬。因此难以形成共享单车和网约车那样的服务闭环,在规模化需求、便利体验以及使用成本上难以有效平衡。

这也导致目前分时租赁难以实现真正盈利。以法国巴黎的Autolib项目为例,在政府协助解决停车位资源的情况下,到2017年7月,虽然拥有4000辆电动汽车、超过1100个站点、6200个充电桩,网点间距在500米左右,但该项目并未盈利,虽然每车日订单达到了5单左右,日收入34欧元,但平均亏损仍有20欧元。

根据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的统计,当前国内分时租赁领域较为活跃的分时租赁公司已经超过40家。这些公司来自整车厂、传统租赁、互联网公司和能源企业等不同背景,在资本实力、车辆规模、发展模式和开拓区域上都有较大差异。从商业模式上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战略型模式。这类企业拥有较多的资本和资源,希望高举高打,能够快速占领各个城市的牌照、停车资源,在一二线快速推进。典型的是环球车享、首汽智行(gofun品牌)、盼达用车等企业。这类企业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做大规模,建立品牌,缺点是企业投入较多,在几年内承受资金压力较大。

第二类是效率型模式。这类企业灵活多变,希望能够探索出一种可盈利的模式再推广,重点深耕几个城市。如芜湖易开出行、巴歌出行等企业。这些公司的主要优势是模式较灵活,快速多变,但在规模和资源能力上与第一类企业有较大差距。

第三类是差异型模式。这类企业虽然与第二类企业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往往会采取不同于常规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如京鱼出行则进入农村市场,选择一个集聚的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希望从“农村包围城市”,与其他企业在模式上形成较大的差异。

除了直接运营的企业外,当前国内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还活跃着若干服务于运营企业的技术提供商,包括宝驾租车、微租车、易车行、大局科技等。

期待春天 布局未来

虽有现实羁绊,但仍挡不住众多企业进入的热情。业界公认的一个判断是,未来分时租赁依靠技术突破,特别是自动泊车、自动充电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可以解决好目前在需求、体验和效率上的矛盾。当下企业需要具备长跑能力,存活到自动驾驶等技术真正突破后,分时租赁将迎来春天,具体哪些公司能够杀出重围,目前看仍然有很多未知因素。

共享汽车和分时租赁代表未来的出行方式,共享化与汽车电动化、汽车网联化和汽车智能化发展相辅相成。共享化的发展,需要其他三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共享化也会引导和带动其他三化的实现。共享汽车可以帮助用户建立电动汽车使用体验,形成使用习惯,因此可能成为电动汽车推广与发展的重要市场,以及未来公共服务车辆的主要渠道之一,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网络化功能服务。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需要有相适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使用场景,在私人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接受前,共享汽车会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良好载体。

未来,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向共享汽车发送出行信息,后台会根据个人喜好自动分配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并确定预计达到时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会自动优化行车路线,计算行车时间,并报告乘客确认;车辆到达后,系统自动计费可以选择月度账单支付,自动归入云调度平台待机,并可接受下一个人的预约。汽车可实现自动充电、加油,同时全社会停车位实现共享化,共享汽车可充分利用共享车位资源。

正是由于发展前景可期,才引发各路资本、众多企业投资布局分时租赁市场。岁末年初,美团、滴滴、摩拜、神州租车等行业巨头纷纷进入,意在利用各自在流量、资本,或者运营上的优势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未来提前布局。

重在运营 “剩”者为王

在分时租赁这场长跑比赛中,是否会有企业提前掉队?

有人认为,分时租赁很快将会是行业巨头的战场,因为这些企业相对创业公司拥有着更充裕的资金、政策资源和流量优势等。要知道,分时租赁的本质是运营服务。这对于行业巨头,如整车企业、传统大型分时租赁企业,以及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巨大的挑战,这与网约车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以及共享单车相对简单的运营还有较大不同,这也决定哪些巨头会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发展地位。

对创业公司而言,他们没有太多历史基因的束缚,能够完全从分时租赁市场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场景出发,开展车辆布局和服务运营,由于规模不大,其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低。

竞争对手林立需要初创企业具备非常好的短跑能力,尽快从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为此,初创企业需要尽可能打造差异化竞争能力,提升运营效率。通过自身探索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准确用户应用场景,提供便捷化、低成本的用户服务,从而建立起能够经过实践检验的盈利模型,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甚至成为BAT巨头生态体系中的一员。当前有几家初创企业在一个城市,或者多个城市获得了盈利,这些企业有望在领跑分时租赁市场时,依靠资本市场做大规模,成为分时租赁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谁,在快速奔跑中,注重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和创新运营方法都至关重要。

——要提升用户体验,包括车型选择、车辆服务和停车便利等多个方面。从车型选择看,虽然大多数用户只是将其作为一个交通出行工具,要求并不太高,目前以微型分时租赁车辆为主。但运营车辆面临不同的场景,在一些环境中,需要有企业有更丰富的车型选择,甚至要有适当比例的燃油车辆。未来,可能会针对分时租赁场景提供定制的产品,如放置更大的显示屏方便车辆的使用,功能简化便于清洗打理等功能。一些企业通过自由流动方式,能够让用户在寻找车辆和停放车辆时更加便捷,增强用户粘性。

——要提升运营效率。一些企业采用智能化方法和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用户的使用规律,更合理地调配车辆,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也有企业采取与外部第三方服务合作的方式,提升车辆维修和清洗效率。此外,由于车辆故障、车机问题以及违章处理等,共享车辆的上线率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服务效率,如何提高车辆的上线率,与此同时降低人车比都考验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未来谁将笑到最后,目前尚不可知。但可以明确的是,共享汽车和分时租赁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不仅会孕育世界级的运营服务商,也会让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中小运营企业活跃其中。在这场竞赛比拼中,企业需要有长跑的耐力,也需要有短跑的爆发力。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