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报告》:十大城市收割一半市场,纯电动比例高
据第一电动研究院整理,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上牌总量为719512辆。其中乘用车上牌量为525880辆,占比73.09%。
《2017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发展报告》分析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保有量,整体呈现两大特色:一是市场集中度仍然比较高,销量排名前10位的北上广深等城市占据55.1%的市场份额,其中北京和上海仍是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最大的两个市场。二是,新能源乘用车销售以纯电动为主。除上海插电式销量远高于纯电动外,其余9个城市都是纯电动比例较高。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城市
北京:纯电动车型绝对主导,占比超98%
受传统燃油汽车实施限行、限购政策的影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已经成为北京汽车消费市场有别于国内大部分城市的“特殊”风景。2017年北京累计销售新能源乘用车58745辆,位居全国第一。但北京地区的优惠政策仅针对纯电动汽车,销售车型也基本以纯电动为主,占比达98.6%。在政策倾斜下,插电式车型始终没有打开市场局面。
上海:第一大插电式混动车市场,其销量是纯电动车两倍
上海地区插电式混动车2017年市场份额达到74.6%,所受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也是限牌城市中仅有的插电式销量远高于纯电动销量的城市。就地方补贴政策而言,上海对插电式的直接补贴金额不如纯电动。但对于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上海还推出了额外补贴,即满足发动机排量小于或等于1.6L、混合动力工况百公里综合油耗小于或等于5.9L、油箱容量小于或等于40L的,在上述标准基础上,会再给予每车1.4万元补助。此外,根据尼尔森中国汽车行业数据,多数上海消费者认为,由于综合续航能力较强,充电设施依赖性较低,插电式车型具有较高吸引力。这些因共同促使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插电式混动车市场。
深圳:纯电动和插电式乘用车难分伯仲
经过几年快速发展,深圳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深圳政策层面的推动。除了直接金额补贴外,深圳新能源车还可享受路桥费、充电费、自用充电设计及安装费等补贴,以及享有当日在路内停车位免首次(首1小时)临时停车费优惠。而没有政策补贴和推广方面的差异,深圳总销量中纯电动车型与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市场份额分别为54.3%和45.7%,两种车型难分伯仲。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7月,深圳发布分时租赁行业管理意见,要求该领域使用纯电动车辆。
天津:多项使用层面政策促进纯电动车销量占主体
天津市场纯电动车型表现火爆,2017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84.4%,和上海恰恰相反。得益于纯电动车型能享受不限行、不限购、轻松上津牌和新能源补贴等多项新能源车型专属政策。
总体而言,现阶段不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的差异仍较大。通过对以上四个新能源销量排名前列的代表性城市分析,目前还是政策还是影响销量和类型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这包括车型补贴和充电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车企主销区域都选择有配套地方补贴的城市,消费者受不限购不限行驱动购买新能源车居多。此外,地区间消费者的选择喜好差异、车厂家不同区域推广力度差异等也是影响销量数据和市场表现的因素之一。
上述分析内容摘编自《2017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发展报告》【点击进入】,报告共计六大章、3.7万字,由第一电动研究院出品,从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利用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透析市场背后,解读政策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丈量技术进步、预判未来趋势。《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研究报告》共分7份:
《2017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四轮低速电动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报告》、《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研究报告》(将于3月发布)。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章涟漪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