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凸显 充电桩整体规模仍显滞后

2018-02-07 16:16:54 中国环保在线   点击量: 评论 (0)
作为与电动汽车行业相辅相成的充电桩行业,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充电桩建设也相应得到发展。尽管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居
作为与电动汽车行业“相辅相成”的充电桩行业,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充电桩建设也相应得到发展。尽管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居全球首位,步入快速发展期,但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
 
节能环保又省钱,对于城市里的上班族而言,新能源汽车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然而“充电难”让不少人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最终无奈擦肩而过。
 
中国环保在线曾做过一项调查,一些消费者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电池续航里程短”、“公共充电桩少”、“充电时间长”等方面。也正是这些掣肘因素,让新能源汽车“跑得了市区”,却“上不了高速”。
 
进入2018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在即,充电桩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整体规模滞后的问题已经成为亟需补齐的短板。
 
政策红利持续发酵
 
实际上早在2015年,发改委、工信部就联合下发《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2016年~2017年,关于充电桩设施建设的政策利好接踵落地,譬如《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等,为充电桩的推广落地减小了阻力。
 
政策红利发酵,新能源汽车崛起,让充电桩在2017年迎来收获季。据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充电桩数量已经多达约45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达21.4万个,同比增长了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且这一数量是2014年底的14倍。
 
根本矛盾尚未解决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充电桩建设的的确确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如此就够了吗?远远不够!
 
2018年1月20日,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我们现在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车辆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
 
中国环保在线也认为,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和充电困难的确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充电桩建设滞后的根本矛盾并没有根治。
 
而矛盾的关键在于,充电桩整体利用率低下,不足15%,3.5:1的车桩比远低于1:1的目标;另一方面,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尚未形成,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充电价格偏高的矛盾也越发凸显。
 
利用率低下的背后
 
我国是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却仍旧被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所牵绊,从而导致整体性滞后的窘境出现,利用率低下是主要原因。那么,充电桩设施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又是什么?
 
中国环保在线分析认为,充电桩利用率低下,除了商业模式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还囊括以下几点:
 
第一,布局不合理,多的太多,少的太少,以至于出现不少僵尸桩和故障桩。第二,充电接口不兼容。充电桩企业众多,充电桩接口(尤其是直流接口)不兼容的问题仍旧存在。第三,部分地区盲目“试点”“示范”,盲目建桩,导致“有桩无车”现象出现。此外,维护不到位,互联互通水平低,充电信息与支付存有安全漏洞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总体而言,长期以来,我国政策着力点更多向新能源汽车倾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充电桩的扶持,使得充电桩分布不甚合理、利用率低下等问题相继出现。
 
未来蓝图逐渐清晰
 
为了打破充电桩与同时期新能源汽车规模不匹配的“魔咒”,目前无论从政策标准还是商业模式等,国家正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与变革,充电桩的未来蓝图已经越来越清晰。
 
根据业内预计,到2020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将超过2.0万座站、507万个桩,公共充电网络对重点城市与高速公路实现全覆盖;到2030年,设施规模将超过14万座站、5000万个桩,公共充电网络实现对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与高速公路的全面覆盖。
 
按照预计目标,我国充电桩市场在2020年突破千亿大关不是梦。路漫漫其修远兮,蹒跚起步的充电桩将走向何方、如何走,都需要继续探索研究;而企业的发展,充电桩的推广,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扶一把。
 
原标题: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凸显 充电桩整体规模仍显滞后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