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迅董事长萧霞:如何破解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失衡困局
“就像当前不同排量的汽车大量共存一样,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以及不同人群消费能力不同,未来会出现大中小充电功率并存的局面。这就给政府规划充电设施出了一大难题:地理空间如何布局?充电功率如何分配?”在19日中国充电联盟2018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龙头企业、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萧霞抛出以上问题。
在萧霞看来,当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面临一个严重的瓶颈:结构性供给失衡。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测算,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72.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接近15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保有量80.1万辆。按照这个数据,纯电动乘用车车桩比已经达到1.8:1。
“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大量充电功率不匹配的问题。大功率电动汽车难以找到功率匹配的充电桩,充电效率低;小功率汽车有时会在大功率充电桩充电,功率浪费。而且,一些地方的充电设施供不应求,电动汽车排长队充电;一些地方的充电设施又供大于求,导致利用率极低。”萧霞说。
萧霞认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最关键的是需要有前瞻性的整体规划,但是这个规划很难做,主要原因在于电池技术日新月异。尽管大家都认同大功率充电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但是什么时候到来,没有人能够清楚。此外,受限于电池成本以及最后传导给消费者的销售价格,未来一定会出现大中小功率电动汽车并存的情况,因为小功率的价格低,大功率的价格高;而这个比例会对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同样无法预测。
在和不少地方政府的交流中,萧霞也发现,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一些地方做了整体规划,却发现在充电设施投资回本前,就因为电池技术的升级而陷于尴尬的境地:拆了重建不舍得,继续使用又不能满足大多数需求。”
“几年前,奥特迅预见到这一痛点,组织力量自主研发了矩阵式柔性充电堆技术。”萧霞说,“将电动汽车充电站内全部或部分智能充电模块集成在一起,根据车辆需求自动分配充电功率,突破了现有充电基础设施功率固化的问题,大幅提升了充电功率及设备的利用率,使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可规划建设。”
萧霞进一步阐述,一个装机功率为1080KW的标准堆,目前可以满足1000辆社会乘用车的充电需求,且任一终端均能输出15kW至180kW的功率,为所连接的电动汽车动态匹配其所需的充电功率,既可以满足大小充电功率长期共存的现状,也可以适应未来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发展,使城市充电设施科学、理性、有序规划现实可行。
“一个规划点,可以先建设一个堆,满足附近最基本的充电需求。如果有一天,发现在这个点充电要开始排队了,那很简单,再叠加一个堆即可。而过去的堆一样可以继续使用。以此类推,直到这个区域的充电达到供需平衡。”萧霞告诉记者,“未来,无论是电池续航里程提升或充电倍率提升带来充电功率的提升,只需在每个充电站内增加充电堆的数量,而对土地面积的要求不变,就能适应大功率充电技术发展。”
“这项技术的应用,从新能源车主充电难、设备运营商盈利难及政府规划难等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萧霞说,结合当前不同功率车辆长期共存及未来大功率充电技术发展趋势,充电堆的技术创新,真正实现了兼容现在、达济未来的设计理念,将彻底解决社会充电难题。
“目前,我们已在深圳建设了近百座集约式柔性公共充电站,可以满10万辆社会乘用车的充电需求。”萧霞表示,每个集约式柔性公共充电站占地20个停车位或1000㎡土地,由N个标准充电堆单元组成,每个充电站的服务车辆数均能实现精准计算,根据社会充电需求进行科学、理性、有序的规划布局,使充电站像加油站一样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按照规划,2018年底,奥特迅还将在深圳建设300个集约式柔性公共充电站,可满足3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充电需求,初步搭建起区域公共充电网络,让车主拥有和加油站一样方便的充电体验。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是分不开的,我们通过技术迭代来帮助国家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这是奥特迅感到非常自豪的一项事业。”萧霞说。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针对此,萧霞发出倡议,在相关部门推进既定规划的过程中,宜考虑技术迭代带来的新型充电服务的先进性,对规划方案做出适当调整,积极拥抱新技术,以便我国更快、更高质量地建设成世界先进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使用。
中国充电联盟2018年度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全体会员单位、观察员单位、地方行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以及行业媒体等齐聚一堂,共商电动汽车充电发展。(能源新闻网)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