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 将被这个黑科技终结!
2017年11月16日消息,据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克(Fisker)本周申请了一项固态电池专利,不仅可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提高到令人震惊的804
2017年11月16日消息,据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克(Fisker)本周申请了一项固态电池专利,不仅可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提高到令人震惊的804公里,而且充电时间也缩减到短短1分钟。菲斯克公司计划在2018年1月出新电池技术。该专利描述是“灵活的、优越的能量密度固态电池”。新电池将采用三维实体电极,提供相当于当前锂离子电池2.5倍的能量密度。在成本方面,由于材料和制造方面的进步,它的成本仅为常规锂离子电池2020年预计成本的1/3。
高能量密度,高续航,快充,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电池完美的产品,真正能称得上锂电黑科技!
此技术对于锂电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直接解决现在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两大难题:充电与续航!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关键性的作用。
因为传统的锂电池技术(磷酸铁锂和三元)受制于液态电解质,难以兼容金属锂负极和新研发的高电势正极材料,从而使能量密度的上升存在瓶颈。在安全方面还会造成短路引燃、离子浓度差增大电池内阻、电极材料持续消耗等问题。而在中国,政府将未来若干年内动力电池的技术目标定在2020~2025年要实现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400Wh/kg。显然,不论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都难堪此大任。

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固态电池以其天生具有的高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宽电化学窗口和工作温度区间,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能量密度高、循环性强、安全性高、充电时间短的理想对象。
什么是固态电池?
12月26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在学术期刊撰文对固态电池进行了界定,“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材料和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含有任何液体的锂电池,主要包括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差别在于前者负极不含金属锂,后者负极为金属锂。”
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是电解质,即提高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如果离子电导率是普通电解液的10倍,固态电池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旭化成吉野名誉总监如是说。
固态电解质主要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以及复合型固态电解质。
1.1固态电池和传统电池的性能对比

1.2电池应用要求与固态电池体系解决思路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