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突进“后遗症”:中国85%动力电池产能闲置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70万辆,对应锂电装机将达到30GWh,产能利用率大概为15%。临近年底,电池厂销售小王愈发清闲。12月22日冬至这天,小王一上午都坐在办公室玩手机,没有客户联系,也没有联系客户。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70万辆,对应锂电装机将达到30GWh,产能利用率大概为15%。
临近年底,电池厂销售小王愈发清闲。12月22日冬至这天,小王一上午都坐在办公室玩手机,没有客户联系,也没有联系客户。
“前两年的这个时候,手机响个不停,都是下订单或者要求发货的。”小王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每到年底都会“翘尾”,市场骤然升温,动力电池也供不应求。那时新能源车在补贴的推动下市场爆发,但产业链条配套并不完整,电池产能紧缺。较早进入动力电池行业的企业,产品往往被抢购。
不过,今年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变。12月20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的一篇文章中称,“电池市场进入了明显的淡季,这种淡和以往的淡不一样,动力电池厂成为车企和原材料企业的夹心层,两头受气。”
门庭冷落的电池企业,大部分是被业内称为低端产能的小电池厂,今年销售业绩和利润双双断崖式下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整个市场的供需状况出现了反转。
“前几年动力电池在某些时间段供不应求,被抢购。今年动力电池的需求整体上还是在增加,但因为产能多了,没有竞争力的小企业的境遇就差了。”刘彦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小王所在的电池厂过去以生产手机电池为主,前两年才开始转向动力电池。在深圳,有很多这样的电池公司。“做动力电池,不是挖几个人,搞几台设备就可以的,现在电池技术升级很快,很多小企业跟不上。”刘彦龙说。
据第五届锂电达沃斯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为18.1GWh,而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200GWh,产能严重过剩。
“其实指的是低端产能的过剩,目前中国有超过200个电池厂,但是80%的出货量由行业前十的企业完成,也就是说,销量都集中在实力较强的优质电池厂,其他厂商分食剩余20%的市场,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出现。”一家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五的电池企业内部人士说。
两年冒出一百多家企业
201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刚起步时,国内动力锂电池的产能只有3200MWh,而产量只有653 MWh。
不过,在201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在补贴退坡等作用下,出现了“翘尾”,动力电池企业产能供应紧张,很多新能源车企订单拿到了,却买不到足够的动力电池装机。
在这种状况下,车企对动力电池的质量等参数并不挑剔,“当时的补贴对电池只有续航里程等几个参数的要求,装上机补贴基本上就拿到了,而偏偏电池产量还供应不上。”小王说。
很快,动力电池的产能和项目开始疯狂上马。根据GBII(高工锂电研究所)统计,2015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能从73MWh增加到204MWh,同比增长179%。
在刘彦龙看来,动力电池产能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1.原有的动力电池企业扩张产能;2.此前不做动力电池的企业,建设动力电池生产线,增加动力电池业务,比如做电子产品电池的企业,进军动力电池;3.其他资本闯进来,从无到有开始做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的扩产热潮,核心推动力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但电池的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年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达到了101.3GWh,而出货量只有28GWh。产能泡沫已经非常严重。
不正常的扩产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包括巨额财政补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大力扶持等,带动了投资冲动。
“这几年,只要说是做新能源汽车,或者相关链条上的产业,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都是一路绿灯,不只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优惠,甚至还有扶持资金。有些企业也因此拿了很多地。”一家电池厂的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在这一大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数量也大幅度飙升。GBII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企业数量大概84家。而其他渠道的数据显示,2017年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达到了200多家。
巨头扩产新阶段
即使在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大幅度退坡、车企对动力电池压价、原材料大幅度上涨的2017年,电池企业产能扩张的步伐依旧没有停下。
12月14日,比亚迪在与投资者交流互动时透露,截至今年年底,比亚迪电池的产能将达到16GWh,其中6GWh的三元电池,10GWh的磷酸铁锂电池。明年比亚迪还会在青海扩充10GWh的三元材料电池的产能,整体上达到26GWh。
一组可以对比的数据是,去年,比亚迪产能仅为10GWh,竞争对手宁德时代仅为8GWh。但比亚迪电池更长远的规划是,在2020年将产能扩充至40GWh。宁德时代预计在这一年扩能至50GWh。
不过,此时电池产能的扩张,已经不同于前两年的无序状态,而是进入到巨头扩产的新阶段。有较大产能扩张计划的企业,主要是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五的大企业,它们在市场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深圳有很多电池企业,比亚迪、沃特玛、比克都是其中的大公司,现在他们的销售状况仍然比较好,我们没办法和他们比。”小王所在的电池厂,根本不敢再提扩产。
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家电池企业来看,装机量排名靠前的电池企业,对市场预期并不悲观。据GBII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数据库》统计显示,2017年10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2.93GWh,同比增长49%,环比下降6%。其中,装机总电量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达2.27GWh,占整体的77%。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比克电池、国轩高科。
动力电池行业海水和火焰并存,一边是大公司继续大规模扩充,另一边是小企业进入洗牌期。未来三年,90%的小企业将淘汰,已经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共识。
“动力电池技术升级很快,很多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投入上都跟不上,小而散的状况很普遍。”刘彦龙说。此时,国家补贴对于电池的续航里程、能量密度,甚至品质都已经有一定的要求,小电池厂商的产品,很难再适应市场需求。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的电池工厂中,有些企业仍然采用工人手拿标尺,测量极片的厚度。“厚度是不是一致,决定了电池包的一致性好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艺。现在大企业都采用智能化生产检测,但有些小企业仍采用人工。”一位电池行业的专家说。
“总体上看,动力电池‘小而散’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在今年表现得更加激烈。”上述电池企业内部人士称。
“低端的产能在产品价格、安全性、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已经处于劣势。动力电池能不能满足五到八年的寿命,对于低端产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刘彦龙说。
哪类电池过剩?
动力电池仍然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池为主,据GBII 2017年10月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调查数据显示,2.93GWh装机总电量中,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池一共以2.68GWh装机量,占比达到91.6%。
不过,三元材料电池的装机量比例上升比较快,很多大企业未来的产能投资计划中,也以三元材料电池为主。
“三元材料电池装机量份额提升和新产能规划多,主要是由政策引导的,国家补贴对于比能量有要求,三元材料单体比能量确实更高,所以出现了目前的状况。”刘彦龙说。
对于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这两条技术路线的优劣,一家动力电池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认为,不能简单以单体比能量高低来定性,因为电池是一个参数很多,需要大规模产业应用的复杂体。
上述人士认为,尽管三元的能量密度可能会高于磷酸铁锂,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能量密度却没有磷酸铁锂电池高。以磷酸铁锂单体电芯为例,能量密度为126Wh/KG,成组利用率70%,使用率为80%,那么最终使用的能量密度就是70Wh/KG。而三元电池为了长寿命,如果采用快充快放很容易造成失控,就需要使用冷却系统,其可用能量占比只有47%。同时为了保证安全,SOC也只能使用70%,大幅减少了其使用效率。
“在使用过程中,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高于三元材料电池。目前市场上磷酸铁锂电池供应确实过剩,而三元材料电池相对紧缺,但并不是电池路线的问题,而是政策引导所致。”上述人士称。在产业化过程中,业内的共识是磷酸铁锂优于三元材料电池。“三元材料所需的钴和镍基本需要靠进口,增加生产成本,安全性也不如磷酸铁锂,之前就曾因安全问题而被工信部暂禁装入新能源客车。因此,在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和成本上,磷酸铁锂比三元更为可控。”上述人士称。
“有人说动力电池的过剩,是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池的结构性过剩,我并不认同。未来,短途的、共享的,还有公交车,还是会选择磷酸铁锂电池。”刘彦龙表示。
国家计划在2020年完全取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届时企业可能重新定位电池路线的选择。“车企在选择使用动力电池时,如果单从成本、安全性、使用寿命等方面考虑,到时候哪种路线胜出,还不一定。”
此外,还有人担心,目前动力电池整体上的产能严重过剩,可能导致上游原材料的过剩。
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导电剂、粘结剂、极耳、铝塑复合膜等。最主要的四大材料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
刘彦龙认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未来都有可能出现过剩状况,但目前并不突出。而上游材料钴和镍,则比较紧缺。
深圳一家电池厂商的研发负责人透露,正极材料产能较为充裕;电解液最主要的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占电解液成本的一半。随着上游材料企业新增投产,产能大幅增加,缓解了2016年供给趋紧状况;负极重要的材料如石墨,尽管天然石墨量较为丰富,但是受到环保监管等影响,短期有涨价风险,长期来看不会供应不足;隔膜此前供应紧张,因为湿法隔膜较薄,难度较大,未来两三年隔膜随着产能和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整体上看,原材料供需基本平衡,并没有如电池产能一样严重过剩。三元材料电池所需的钴和镍,供需紧缺,价格上涨较快。”上述人士称。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