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不能单向开放
据报道,全球汽车厂商看到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巨大前景,并把焦点投向中国。随着中国在汽车充电桩和研究上投入巨资,并力促车厂发展电池动力车辆,世界汽车业几大巨头纷纷将其主要科研和设计工作转向中国。 中国
据报道,全球汽车厂商看到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巨大前景,并把焦点投向中国。随着中国在汽车充电桩和研究上投入巨资,并力促车厂发展电池动力车辆,世界汽车业几大巨头纷纷将其主要科研和设计工作转向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酷、最具吸引力的电动汽车市场,但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不能像以往其他一些商品市场那样,只要国外资本愿意投资就能随意进入。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正在从单一的商品市场、销售市场逐步转向集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和产品为一体的综合市场,即必须把制造产品与知识产品结合起来,在将制造产品、商品推向中国市场的同时,必须把相关的知识产品也一并带进中国,让中国不仅享受到生产制造带来的快感,更享受到拥有知识产品的乐趣。
过去相当一段时间,中国为了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提升经济实力,在招商引资方面,基本采用的是引进资金和低端制造,而对知识产品的要求不高。由于相当部分外商投资项目都是低端制造,中国也被戴上了“世界工厂”的帽子。为什么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产业资本会大量撤离实体产业,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外资企业也撤离中国?除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资源要求提高等方面的原因之外,与这些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盈利能力不强,难以应对虚拟经济的高利润吸引和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有关。如果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是很难受到这些因素的冲击与影响的。
中国提出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目标,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说到底,就是要改变只有生产、没有技术,只有产品、没有设计,只享受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不享受知识产品领域的高额利润的落后局面、被动局面,就是要通过市场换取技术、设计、研发等知识产品。也只有拥有了知识产品,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有关提升。
作为未来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中国电动汽车应当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全球汽车巨头进入的局面,中国不但要成为生产基地,还必须成为研发基地、设计基地,能够在放开产品销售市场的同时,换取技术和设计等知识产品,能够让全球汽车巨头在中国投资生产基地的同时,也能够把技术、设计等知识产品也一并带进来,真正实现共赢。
在如何进入中国市场问题上,汽车巨头们一定会精心考虑反复权衡,会在市场与技术、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他们来说,把技术和设计等知识产品带入中国,内心多半是不愿意,甚至可能受到所在国政府的干预,但是,中国庞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市场,又是汽车巨头们无法摆脱的。到底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需要汽车巨头们好好动一番脑子。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不是只对某家或某几家汽车企业开放,而是对所有具有这方面能力的汽车企业共同开放。如果哪家企业担心技术和设计等进入中国市场有风险,等待他们的也许就是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中国希望与全球汽车巨头一起分享他们的知识产品,同时中国愿意把自己研发的产品拿出来,与其他国家一起分享知识产品,如高铁、核电等都在通过加快“走出去”步伐,把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设计等与其他国家分享。这样的互动,应当是人们最希望看到的全球化成果。
当然,在面对全球汽车巨头纷纷把目光盯向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同时,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如何应对新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也是必须认真研究和考虑的问题。一旦全球汽车巨头们想“通”了,愿意把技术、设计等也与生产一道投到中国,对中国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必将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电动汽车市场不能单向开放,不能再走汽油汽车引进的老路。有关方面应当早做准备,制定用市场换技术、设计等知识产品的战略,不能等到全球汽车巨头在中国都布好局了,再来努力“亡羊补牢”。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