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蓝皮书》专家陈立泉院士看产业
陈立泉院士
《动力电池蓝皮书》名誉顾问陈立泉院士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不可逆转的拐点,结束了导入期,稳步进入成长期。“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规划将继续坚持“纯电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都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电芯能量密度的产业化指标为300瓦时/公斤,挑战性目标是350瓦时/公斤。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面对如此明确而艰巨的目标,我国锂电产业应当科学合理进行前瞻布局:
1. 集成现有的技术和材料使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翻番
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是采用高容量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用容量为500毫安时/克的纳米Si/C复合材料作负极,高容量镍基复合材料或富锂相材料作正极,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密度有望提升到300瓦时/公斤。
2.提前布局全固态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虽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为使能量密度提高到300瓦时/公斤以上,必须考虑金属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被公认为是未来二次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中科院先导专项已布局固态锂电池研究和开发,目前已经取得可喜进展。希望国家和有实力公司大力支持,力争五年内实现固态锂电池产业化。
3.争夺终极电池的知识产权
从长远考虑,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希望提升到500 瓦时/公斤以上。这需要出现新的变革性储能技术。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都是金属锂电池,负极都是金属锂,正极活性物质是硫或空气。这两种很有前途的高能量密度锂电池都必须采用固体电解质。因此,提前布局全固态电池不仅是中期考虑,也是为更长期考虑。
4. 加强对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制和管理
生产企业要加强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随着能量密度提升,从产品角度加强安全保障已越来越迫切,在电连接技术、热管理技术、BMS技术以及被动防护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强化行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确保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5.要重视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
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化使用,退役的动力电池将会越来越多。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还可以有效降低电池的成本。电池生产企业在电芯和电池系统的设计、工艺方面应具有前瞻性,便于回收再利用。还应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特别是研究与能源互联网相结合,使之在储能产业中发挥作用。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