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告管理:女大十八变
公告减薄
公告太“厚”了。工信部每月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光是汽车部分就有近千个车型之多。
近十几年汽车数量激增,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管理压力巨大
对此,新公告管理办法给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首先是大幅减少企业准入的类型,将19个的生产企业缩减到6个类别。企业获得某一个类别的准入许可之后,在该类别之内依据市场情况生产新产品的时候,不用再次申请企业准入许可。比如,此前从其他乘用车升级为轿车,也就是6升7,就没有必要了。
其次,大幅减少产品准入的类型。推行车辆产品系族管理,鼓励企业对同一系族的车型产品按照系族申请产品准入,生产同一系族内的产品,将不需要重新申请公告。新公告管理办法编制说明称,据估算,在系族管理全面推广以后,产品准入的类型将降幅约三分之一以上。
第三,推行企业集团管理,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集团,内部成员申请企业准入时,要求予以简化;其某一成员取得许可的车辆产品,其他成员无需取得该车辆产品的准入许可——相当于内部担保制度。
另外,在上述论坛中,瞿国春还说,“允许集团内部代工生产,开展产品自我检验试点等优惠工作。包括大家关注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代工,以及企业的委托加工等事宜,我们也在加紧的研究、落实之中。”
公告减薄之后,车企的负担能否大幅下降呢?
一家汽车咨询机构负责人表示,“对于商用车企业或者大企业来说,公告减薄,确实能够降低成本。但对于个别企业,特别是乘用车企来讲,有些型号就是要区分开,车型就是要细化,就不像商用车企这么感兴趣。”
而前述检测机构负责人则表示,“新能源汽车认证这块不会有很大变化。传统车可能会简化一些,因为相对安全,费用会降一些。”
新公告管理办法还在流程上帮助车企减负。比如,将非涉及技术性的许可内容的变更改为备案管理;另外,改装车由货车类整车生产企业对采用本企业底盘产品实施统一管理。
另外,由于目前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等创新技术产品尚无检测标准,新公告管理办法称,将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车型,经评估豁免部分或全部要求,为这些车型进入公告作好铺垫。
检测开放
“基本上95%(公告准入)费用都是检测费用。”前述车企认证部负责人说。
新公告管理办法,全面的放开车辆检测的市场,明确称,只要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和国家级资质认定具备开展车辆产品准入,检验所需能力的检测单位,均可承担产品准入的检验工作。
中汽中心检测业务宣传图
而且,新办法还提出在企业集团可以试点开展产品自我检验。
检测开放了,能否降低企业的检测费用?
前述汽车咨询机构负责表示,“要取得国家资质CNAS的检测中心或者实验室,也很难。起码要投入几十个亿的。即使有开放的趋势,外面的检测机构,暂时很难进来。不过汽车集团化的实验室,有可能会认。”
上述检测机构负责人也认为短期内不会新增多少检测机构。至于检测费用,“总体上,会收拢一些,但是减少都是收费不高的东西,看上去减去的数量很多,但是缴费还是一样多。”
“这都是行业标准起草的专家得出必须要检测的项目。”前述车企认证部负责人也认为,检测费用很难下降。“要降成本就必须降低标准和检测项目。”
单兵突进
本次公告改革,在公告减薄、企业减负和鼓励创新方面,从纸面上看,亮点不少。
“本次公告改革,工信部想法很好,也了解企业的痛点。但是操作层面,怎么操作,非常复杂,牵涉到交通部、质检总局、环保部等机构。”前述车企认证部负责人表示,工信部改革的方向是由车辆准入朝向承诺、备案,从事前管理更多转向事中和事后管理。“光是工信部改革准入方面不行。”
他举例说,比如公告要减薄,按系族来申报,在公安部那边准入就是问题。另外,工信部希望强调事中事后管理,但“交通部还不断出台新的准入相关项目,包括油耗标准和安全标准。多头管理,才是车企的痛点。”
而前述检测中心负责人认为,目前汽车问题比较大的是生产一致性没管住,所以还要管。但是,他认为,不应当强化准入,而应当强化质检部门的召回管理。“全世界都是召回管理最强势。”
原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
李万里回顾说,“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在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法规不断加严,标准不断升级,由于涉及到国家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各部门对汽车产业提出要求,并对汽车加强监管是职责所在。但都将精力集中到'事前',逐渐形成了‘九龙治水’的局面。”
李万里认为,核心是各职能机关对于汽车这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中,管理职责不明确。因此,“必须明确各管理部门的界线,将管理职能转向事中事后,不能把手伸向制造业前段。在我看来,有些部门已经取得一些成效,有些部门仍不明显。”
他表示,中国汽车管理体制效仿欧洲,管住事前,强调事中、事后。“不像美国,美国就不管事前,只强调事后。要按照美国那么改,是对国内公告制度的完全颠覆,不太现实。”
李万里说,“工信部这次改革,我认为国家给予他的职能仍是主要在事前监管,最大的转变是明确行业的门槛。当然,关注事中、事后(管理)也是工信部职能所在。”(完)
责任编辑:仁德财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