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告管理:女大十八变
功过争议
对于近18年的汽车公告管理,主管部门自身给出了正面评价。
2018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新公告管理办法)。该文件的编制说明称,“通过实施《公告》管理,有效保证了准入企业的生产条件和产品一致性,促进了汽车产品持续满足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强制性标准,对落实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相关要求,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创新驱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编制说明也指出了现有公告管理的问题。“实践中也存在许可管理文件分散、法律层级较低、许可类型过散过细、企业资源整合利用不足、适应新技术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上述认证部负责人对现有公告管理也比较认可,“存在就是合理的,每一个流程,管理办法也好,规范性要求也好。”
但是,车企人士私下对公告管理制度多有批评,其中一项是成本过高。目前,一辆乘用车的公告费用等需要一两百万,商用车六七十万,货车专用车需要三四十万。一位名为“又言”的作者撰文说,大型商用车企业的公告有上万个,一年在上公告方面的试验、认证、申报公告方面的费用高达上亿元,已经造成了商用车企业盈利能力偏弱的原因之一。
“汽车公告改革提了很多年了。现在为什么改?因为费收得多了,得给企业减一点。”一位汽车检测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公告让车企负担越来越重。
主管部门的管理压力也越来越重。“2000多家企业,非常头疼,就这么几个人,根本就不可能每家情况都清楚。”前述认证负责人表示,“他们就想管几家。就像历史上,美国由两三百家汽车企业,缩减到现在就几家。但是,中国汽车企业过去几十年都发展得很好,大规模退出的还没有。”
另外,工信部委托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下称中机中心)负责公告管理政策研究、准入条件制定和审查、公告产品技术审查、机动车合格证管理及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等技术工作。但是,中机中心又隶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中心)。无论中汽中心还是中机中心,原先都是独立第三方技术支持机构,但是中汽中心2003年划归国资委管理,本质上是企业。企业从事公告管理的技术工作,同时还有车辆检测、咨询等其他盈利项目。业界多认为,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
“内部早就在讨论如何进行公告改的事宜了,包括裁撤中机中心的事情。” 原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表示。他在汽车主管部门工作近30余年,从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到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到国家机械工业局汽车工业处,到国家经贸委,到发改委、再到工信部。他说,公告改革既是落实中央、国务院“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也是主管部门内部酝酿已久的改革。
机构先变
“2004年2005年间,中机中心开始做汽车公告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几个技术审查工作,到成体系的管理办法,都是中机中心逐步形成的。”上述车企认证部负责人回忆说。
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网站停运
但是2018年4月24日,一则通知宣告汽车公告技术业务的管理部门的变化。
这个由中机中心发布的《关于
、合格证管理相关业务办公地点及联系方式变更的通知》显示,原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公告》管理、合格证管理相关业务自2018年5月2日起,正式调整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下称装备中心)。
裁撤中机中心后,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网站进行合格证备案公示
7月12日,装备中心首次召开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技术审查工作宣贯会。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卢山,原中机中心常务副主任郑贺悦出席会议。另外有来自汽车、摩托车、低速汽车等生产企业、检测机构,以及行业机构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显然,这是具有宣誓就职意味的亮相。
卢山在会上讲话,表示要扎实做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技术审查、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双积分管理等各项支撑工作,加强与生产企业、检测机构、行业组织的沟通交流,不断改善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为汽车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中机中心,之前挣钱最多的就是公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检测机构负责人表示,装备中心是事业单位性质,承担公告管理更为合适。
此前中机中心和中汽中心存在利益冲突。特别是,此前企业的产品检验方案必须先由中机中心审查通过后,才能交由国家认可的检测中心做检测。而在检测方案中,车企还需列明由哪个检测中心来检测。
“这本来就是行政性的事务,就应该是事业单位、政府养着的。”他认为改变管理机构有助于解决利益输送问题,“但是,明的利益链切断了,暗的利益链还没切断。”
李万里则表示,首先,公告管理转移到装备中心,是国家体制改革的要求,规定不允许企业单位分担国家机构的行政权力,裁撤中机中心是对国家机构体制改革的落实。
其次,中机中心存在是历史遗留问题。中机中心负责公告核准准入,中汽中心负责检测,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利益上输送是有可能存在的,所以从制度层面上需要进行改革,彻底切断利益输送。”
责任编辑:仁德财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