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造车企业的钱都是哪来的?(2)

2018-08-23 14:05:52 电动汽车观察家  点击量: 评论 (0)
特斯拉酝酿私有化,蔚来赴美上市,小鹏汽车计划融资300亿……谈及新兴造车企业,“钱”总是一个热点话题。

从过往融资来看,合众新能源融资金额不多,早期由于其清华系、亿华通等企业背书,得到桐乡当地政府和鸿利智汇,融资不过几亿元。顺利拿到资质之后,终于被知合出行捕获,也迎来了投资12.5亿的大金主。

未来,合众汽车旗下哪吒品牌首款车近日上市,量产上市关最难跨越,产品能否在市场赢得认可是最大观察指标。不过,依托于知合出行的支持,哪吒汽车有一定的订单作为基本盘,这是比其他新造车企业的独特优势。大股东知合控股,本身也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投入。融资前景短期内向好。

过往融资成绩:两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三颗星★★★

(15)电咖汽车

电咖汽车全称浙江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其实成立于2015年6月,已经发展几年,但是在2017年张海亮入主后才广为人知。张海亮曾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海大众总经理,后来跳槽加入乐视超级汽车,任总裁兼COO,乐视网资金断裂后。张海亮成为电咖汽车的操盘者。

在前张海亮时代,电咖由曾任众泰汽车副总裁的李春操盘,吸引了乐视汽车、众泰汽车、电庄科技等公司的投资。总投资金额在几千万。

2017年2月,电咖公司法定代表人从李春变为了张海亮。同一年,众泰、电庄、乐视等投资方退出。

2017年底,电咖宣布天使轮数亿元投资,北京电咖变身浙江电咖,一批新投资人进入,电咖进入张海亮时代。

2018年7月,电咖再次宣布,Pre-A轮融资25亿元。这便是目前为止电咖的主要融资记录。

电咖的天使轮和Pre-A轮投资方都是谁?

截至2017年底,电咖的股权结构如下:

资料来源:工商信息

这一结构呈现的,是老股东、现在核心团队和天使投资三方。

最大股比的是北京洁诚科技,注册资金中的实缴出资额1092万元。该公司在2017年2月成为电咖股东,与张海亮成为法定代表人同一时间变更工商信息。

洁诚科技,曾用名洁诚家政,注册的经营范围是技术推广服务;清洁服务(不含餐具消毒);销售日用品。洁诚科技现在由宁波杭州湾新区和盟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拥有。杭州湾新区和盟科技有限公司只有两个自然人股东:刘铭伟、朱忠平。其背景不清楚。

其次是锐能汇驰技术香港有限公司,注册在香港,投资方不详。注册资金中的实缴出资额为840万元。总投资额不详。

宁波铭能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现有18名自然人股东,包括高管向东平、陈晓斌和金迪,应该是员工持股平台。宁波海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也一样。

李春林即李春,是电咖创始投资者。

经过Pre-A轮融资后,电咖新增了四家股东:泉州市驰源贸易有限公司、智电恒通技术(香港)有限公司、宁波能盈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宁波申利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泉州市驰源贸易有限公司2016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主要经营销售:汽车;汽车零配件;建材;机械设备及电子产品;化工产品;货物运输代理。

智电恒通技术(香港)有限公司注册在香港,背景也不详。不过智电恒通在内地还投资了智电元宸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电咖CFO陈晓斌。

宁波能盈、宁波申利和此前的宁波铭能、宁波海呈类似,都是自然人持股平台。

以上各方感觉实力有限或者背景不明。于此看,或者Pre-A轮25亿的投资方还未在工商登记上显示出来,或者藏身于香港公司,或者是电咖的其他公司平台。

2017年11月29日,电咖汽车曾宣布在绍兴建设基地,项目一期投资额35亿元。2018年7月,电咖宣布重组福建泉州西虎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将在泉州落户年产6万辆的SUV汽车生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近33亿。这两个工厂投资合计需68亿元。

产品方面,2017年11月16日,电咖汽车“电咖EV10”,于广州车展前夕正式上市,累计销量已达2000余辆。2018年7月31日,电咖汽车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发布全新高端品牌ENOVATE。

过往融资成绩:一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两颗星★★

(16)敏安汽车

敏安汽车在新造车势力当中属于异类,股东基本没变化,也没有对外融资。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15日成立,发起方两个:敏实集团董事长秦荣华在大陆的投资公司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淮安开发控股是淮安市政府委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公司。

当时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3300万美元,展图(中国)及淮安开发分别拥有50%股份。

两方的具体出资额不详。展图(中国)起码实缴了165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

2016年11月15日,敏安汽车获得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核准。根据项目核准通知,项目资本金为13000万美元,淮安开发和展图(中国)各出资6500万美元。

2017年3月2日,秦荣华通过另一个子公司实益中国再次注资。实益中国和淮安开发各自向敏安汽车注资4970万美元。注资完成后,敏安开发持有50%股份。实益(中国)持有37.3%的股份。

资料来源:敏实集团年报

至此,本质上敏安汽车仍是两方股东:敏实集团和淮安地方政府,而且没投很多钱。敏实集团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在投资敏安之后,并未有增发股份融资的情况。因此,基本可以推定,敏安的所有投资都由秦荣华和淮安地方政府筹措。敏安汽车的高管也表示,秦荣华在公司内部多次表示,不需要融资。

敏安是第五个拿到发改委审批的企业,但目前还未获得工信部公告。相对于其他拿到项目审批的企业,敏安略显慢一些。但敏安汽车高管表示,公司要严格按照汽车生产的流程发展。目前,敏安汽车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四大车间已基本完成土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计划2018年年底实现各车间及设施全面投入使用并达到量产能力,2019年初通过工信部审查,上半年拿到公告。

敏实集团主要从事汽车装饰条、车身结构件、汽车装饰件、行李架及其零部件制造和销售,是老牌的汽车供应商,对汽车研发、生产的流程非常熟悉。近几年也应对电动化和智能化潮流,开发了新产品,比如动力电池箱制造,可关闭格栅等。算是懂车的新造车势力,由于秦荣华的个性特征和实力,敏安汽车基本上不对外亮相,只埋头建厂研发。

未来融资方面,短时间内敏安汽车似乎并无需求。敏实集团目前经营健康,根据敏实集团年报,近5年,敏实集团累计盈利近70亿人民币。如果需要融资,相信敏实集团上市公司的地位,秦荣华本人在汽车圈的履历,都能有相当帮助。另外,在众声喧哗的新造车势力中,这个不急不躁的企业自有节奏,虽然同样面临品牌力、产品力合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但我看好这种淡定。

过往融资成绩:一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三颗星★★★

(17)金康新能源

金康新能源,即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康股份,601127.SH)的全资子公司。小康股份一直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发展方向,金康新能源只是其落地的一个平台。我们可以透过小康股份的上市公司公告来看,它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投入,以及落到金康新能源的情况。

小康股份2016年6月上市,不到4个月,小康股份就作出战略上大动作,一度拟定增募资39.6亿元开造新能源车。虽然定增终止,但小康股份大步踏上了投资新能源汽车之路。

在金康新能源方面,最早在2016年7月,小康股份公告,受让全资子公司重庆瑞驰持有的重庆东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将其改名金康。小康股份追加注册资本2.5亿,使其从5000万注册资本增加至3亿元。

2017 年 1 月,金康新能源获得国家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核准,获得“准生证”。核准公告说,项目总投资25.1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10.57亿,银行贷款14.53亿。

为了给金康输血,2017年3月,小康股份向金康新能源增资7亿元,使其注册资本由此从3亿元变更为10亿元。

10亿还不够,2018年6月,小康股份公告称,再对金康新能源增资30亿元,使其注册资本变为40亿元。

本次公告也透露出小康股份投向金康新能源的历次资金来源。最近这30亿元,其中25.77亿元是自有资金,其余4.23亿元,则来自发行的可转债。

2017年11月,小康股份开始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1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总额14.72亿。小康股份将新募资金投入金康新能源,但置换出了此前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4.22亿,以及2018年5月通过资金拆解至金康新能源的6.28亿元。置换剩余的4.23亿元,也投入金康新能源,加上25.77亿元自筹资金,正好30亿元。

除了金康新能源,小康股份还在海外发起SF Motors项目。2016 年 1 月,小康投资 3000 万美元在硅谷成立全资二级子公司SF Motors。此后,多有大额资金引援和投资。2018年3月10日,小康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对公司全资子公司SF Motors增资3000万美元,增资完成后,SF Motors的资本金为2亿美元。

小康股份2016年年报显示,其在海外的纯电动智能汽车开发项目,计划投入40.49亿。2017年年报显示,小康股份当年至少投入4.04亿元。

合并看金康新能源和SF Motors,小康股份的投入应该接近50亿元。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自筹和可转债融资。

小康股份自筹几十亿资金也有些困难。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康股份流动资产143.18亿元,流动负债143.63亿元,营运资金已经出现0.45亿元的缺口。不过小康股份的利润不错,2017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25亿元。

小康股份也需另外找钱。2018年7月2日,小康股份控股股东小康控股将ST景谷(600265.SH)30%股权,转让给周大福投资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周大福还将以要约收购方式再获得该公司25%股权。这项交易总价23.25亿元。

小康股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国内外两个项目并进,投入巨大。据小康股份大股东张兴海透露,未来5年内,小康还将计划投入百亿元人民币在智能汽车技术、产品研发和渠道建设等。

过往融资成绩:三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两颗星★★

(18)零跑科技

首先,让我们分清零跑科技和零跑汽车。零跑汽车最早是大华科技、关联公司和创始人创立的公司,后来基本都退出转投零跑科技,由零跑科技投资零跑汽车。零跑汽车后来引入金华两家投资公司,主要是在金华的项目公司。2017年2月,零跑在浙江金华的工厂开始建设,投资26亿元。

零跑科技认缴资金5.7亿,占股71.25%。而金华融新特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金华绩优重点产业服务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都是券商+地方投资的组合。后两家企业投入认缴的注册资金总共2.3亿元。三方实际出资额不详。

资料来源:截至2018年8月的工商信息

主要融资还要看零跑科技。该公司2015年成立于浙江杭州滨江CBD,由上市企业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共同投资。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也是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02236.SZ,称大华股份)副董事长。大华股份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安防监控设备制造企业。

在2018年红杉进入之前,零跑科技基本都是创始股东和团队。零跑汽车的报道称,创立之初,大华股份便投了4亿元。

2018年1月,零跑汽车宣布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完成Pre-A轮领投。零跑汽车的报道称,这是除原始股东以外唯一的投资方。

红杉资本领投的Pre-A轮中,另外4家机构及3位个人投资者(零跑汽车报道称是大华股份的核心合作伙伴)的投资。Pre-A轮总融资4亿。至此,零跑汽车形成现在的股权结构。

资料来源:大华股份公告,截至2018年1月

从股权结构可以看出,零跑科技所言不虚。傅利泉、朱江明、李柯分别是大华股份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景航投资(朱江明为GP)、华旸投资(傅利泉夫妇公司)、顾麟投资(傅利泉为GP)、景博投资(傅利泉为GP)都是大华关联法人。

温州强跑投资是1986年出身的杭州新生代企业家吴利强投资的公司。吴利强一开始以个人身份,作为创始股东投资零跑。

从以上信息来看,零跑科技并没有必要对外融资多少钱,就足以支撑目前进展。

朱江明曾透露,此前有不少有意向的投资方包括一些行业巨头曾找到过他,但他暂时还不愿向外界出售过多股份。“大华市值有800多个亿,股份价值在300多亿元,我们的盈利和现金流很健康,这是我们最大的保障。”朱江明曾对媒体这样表示。对于未来的融资,朱江明也表示看重战略协同效应。

8月29日,零跑科技将在成都车展正式发布S01双门四座纯电轿跑。该公司主打智能汽车自主研发方向,是目前新造车势力中较为独特者,另外大华股份的背景让它有充分的融资渠道和支持。不过,零跑科技也面临生产资质、品牌力和车型竞争力的难题。

过往融资成绩:一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两颗星★★

(19)云度新能源

云度新能源自成立至今,投资方就没有发生变更,福汽集团、莆田市国投、管理层、海源机械4方共同出资。

资料来源:工商信息、云度官网

根据2015年9月海源机械公告,云度新能源前身云驰新能源发起之际,福汽集团出资额为 3.51亿,占注册资本的39%;莆田国资出资3.1亿,占注册资本的34.444%;刘心文(代表团队)出资额为1.4亿,占注册资本的15.556%;海源机械以自有资金出资额为99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1%。2016年,海源机械的实际投资就已支出。

云度新能源透露,四方投资总额约20亿元。

没花多少钱,但云度目前是新造车企业跑得最快的一家,用22个月完成建厂、生产、上市的进程。

2017年10 月,首款车 π1 正式上市销售,当年两个月卖出2687台。

2018年3月,云度第二款车π3上市。北京车展期间,云度π7亮相,计划2018年底预售,2019年交付。

7月底,迎合新能源新政的π1、π3升级版本推出。综合工况续航提升到402km和360km,补贴后起售价分别为8.98万元和10.98万元起售。

可以看到,云度新能源在效率上领先全行业,工厂建设、产品迭代都体现出极快的速度。产品层面,云度产品性价比突出,智能化配置领先,只是销量有待放量。

在创始股东的投资保证完成量产上市阶段任务之后,云度新能源也开始首轮融资。云度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林密在2018北京车展期间表示,2018年上半年开始,云度新能源正式开启了融资通道,也在吸引一些包括增选一些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来加入云度。

过往融资成绩:一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三颗星★★★

(20)陆地方舟

和河南速达类似,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陆地方舟(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陆地方舟)也是15家获得发改委项目审批的企业之一。

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陆地方舟是一个老企业了。该公司的集团母公司——深圳市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陆地方舟集团)于2000年成立,长期经营低速电动车生产,最多时年产销过万辆。

2011年,陆地方舟集团收购江苏如皋客车厂,成立了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新能源客车生产资质。另外,陆地方舟集团还与江铃控股合作,乘用车产品借用其获得了新能源汽车身份。

2010年,陆地方舟集团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广东佛山高明区。项目签约时,对外表示预计总投资达到25亿元,分三期建设,计划5至8年内在高明达到年产20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2011年,陆地方舟集团因此成立广东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下称广东陆地方舟)。

但是前六年项目进展一直很缓慢,在高明区官网上,当地官员、人大代表都对此多有论及。一直到2017年5月份,重大转机来临。陆地方舟广东佛山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获发改委核准批复,成为第14个获得项目审批的企业。同一年,广东陆地方舟公司转到江苏陆地方舟名下,由江苏陆地方舟100%持股。

因此,陆地方舟无论江苏项目还是广东项目,都在江苏陆地方舟公司名下,并以此展开资本运作。

2015年之前,江苏陆地方舟都是由陆地方舟集团和如皋当地投资公司合资。当时的新闻称,陆地方舟准备在如皋投资1亿元。

在陆地方舟开始准备冲击纯电动乘用车资质起,江苏陆地方舟陆续获得了外界更多的投资。

2015年当年,金沙江、博通金世(背后有博世中国的投资)和吉林省长新股权投资公司进入。但如果就注册资本看,投入都很小,金沙江和吉林长新都在200万左右,博通金世只有16.56万元注入注册资本。即便只有十分之一投资计入注册资本的话,2015年这笔投资也不过4000万。

但是,当年,如皋地方投资退出。一家比较大的新投资方——宁波世纪睿资投资管理合伙企业进入。这家公司,实际上是陆地方舟的创始人、董事长刘础瑞持有。该公司投入注册资本的资金是1066.87万元。

持有99.98%吉林长新的公司,是上海明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明申的股权穿透后,都是刘建军、盛平、陈祥三人的投资。

有意思的是,2016年,江苏陆地方舟迎来的8个新股东,其中最主要的,也就是现在第二大股东上海永洹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这家公司由刘建军和上海人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上海人和股权穿透以后,也是刘建军、盛平、陈祥三人持有。

不过,多家媒体报道,上海人和的真正持有方,是神秘富豪郑建明。2017年11月,A股上市公司荣华实业公告权益变动事宜,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人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变为郑建明。由此可见,刘建军、盛平、陈祥三人持有的多家公司,包括上海明申、上海人和,很可能实际控制人都是郑建明。

郑建明在2014就位列福布斯400中国富豪榜第77位,财富值113.2亿元。据称,郑建明在上海、香港等地做房产生意起家,此后转向并购交易,曾经抄底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两大光电巨头。目前掌控多家内地和香港上市公司。2009年,郑建明在香港创立亚太资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APRD),投资清洁能源、新材料、金融等领域。其官网也显示,亚太资源投资了陆地方舟项目。

郑建明的投资可能源自金沙江的牵线。2015年入股的苏州金沙江联合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虽然是以潘晓峰领衔的金沙江联合资本为主,但金沙江资本董事局主席伍伸俊也有参与。伍伸俊和郑建明在香港多宗投资有关联。此前,还有传闻称伍伸俊联合郑建明收购意大利足球俱乐部AC米兰。(郑建明的故事很有意思,有兴趣的搜索“郑建明+耿志远”)

上海永洹投资计入注册资本的部分是3730.8799万元,总投资金额不详。

2016年进入的其他7个股东投资都不大。其中中科宏易投资,执行合伙人是王平。他曾任中科招商执行副总裁。

2017年,陆地方舟的股东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吉林长新大幅增资。最终本质上陆地方舟的股权结构,基本上是创始人刘础瑞和金沙江带领的财团,二分天下的格局。目前总的注册资本1.82亿元,总投资额不详,但难言充足。

资料来源:截至2018年8月的工商信息

陆地方舟如今两个基地,江苏基地号称投资15亿元,设计年产能客车5000辆,专用车5000辆,纯电动乘用车5万辆;而佛山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总投资1783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5.54亿元,银行贷款高达12.29亿元。陆地方舟对资金的需求是比较大的。

陆地方舟官网自称,陆地方舟是“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里技术水平领先、产品系列较全、技术产品与市场结合度较好的一家行业领先企业,也是最早自主从事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及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一点,业界认可度恐怕不高。

目前,陆地方舟的卖点是客车和专用车已经有了产销。不过,陆地方舟2015年-2017年客车产量只有1275辆。专用车方面,2017年只有1024辆。乘用车方面,目前尚未信息显示陆地方舟通过了工信部的审核验收。

过往融资成绩:一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一颗星★

总结:如何评价一个新兴造车企业的融资前景?

投资从财务角度论,没有盈利可看,就看营收;没有营收可看,就看预期营收。预期营收不着边际,实际大家都在听故事。

故事都在说,都说得挺好,怎么办?

我的观察视角有三:

1看团队

汽车生产是现代产业经济的集大成者,需要整合多方资源,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领域,都要高水平的人才掌控。新手不可能做得来,同时还想要超越传统造车势力,还需老人有创新意识,团队有合理机制。

2看逻辑是否自洽

定位高端,就不能指望大的产销量;定位低端,就得有性价比优势;定位中端,如何能比现在传统造车企业的产品更有优势?

造车不赚钱,还坦承不打算造车赚钱,而要用构建生态赚钱的,大多可疑。

号称颠覆式创新,却从传统车企那里借车型、借生产资质的,比较可疑。

3听其言观其行

说了什么不重要,关键还是看做了什么。很多创始人都是见惯世面,说什么话都脸不红心不跳。我很赞同拜腾创始人毕福康的融资逻辑:靠成绩融资,别靠愿景融资。

拿一笔钱,干成一个阶段的事,再融一个阶段的钱。有融资,有成果,再融不难。

目前新造车企业进度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关于新造车企业的融资、分析和评价,《电动汽车观察家》希望听到您的意见,欢迎留言讨论。(完)

参阅上一篇:

新兴造车企业的钱都是哪来的?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