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周报 | 纵论汽车股比放开(二):整车企业波及几何?

2018-05-14 17:01:10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2018年4月17日晚,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解读消息: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三)外资企业

股比放开,归根到底就是外资会不会变化股比或者重新建厂的事情,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而这个决定取决于监管层的意见,也取决于外资方对于变化或不变化的综合利益对比。

先来看看合资企业经营情况对比,就能比较接近的了解外资方的心理活动。

企业

合资对象

2017年销量(万辆)

股比(外/中)

2017年中国—全球增速

大众

一汽

195.7

49:51(协议)

4.53%—4.3%

上汽

206.3

50:50

3.14%—4.3%

丰田

一汽

68.9

50:50

7.21%—2%

广汽

44.2

50:50

4.88%—2%

日产

东风

125.1

50:50

11.91%—4.75%

本田

东风

71.4

50:50

25.29%—2.19%

广汽

70.5

50:50

11.54%—2.19%

马自达

一汽

12.4

44:56

35.7%—4.6%

长安

19.2

50:50

3.45%—4.6%

通用

上汽

199.9

50:50

6.31%—0.8%

上汽五菱

189.2

49.9:50.1

32.48%—0.8%

福特

长安

82

50:50

-13.1%/-6.47%

PSA

东风

37.8

50:50

-36.9%—15.4%

长安

0.6

50:50

-63.74%—15.4%

现代

北京

78.5

50:50

-31.26—-7.41%

起亚

东风/悦达

36

50:50

-44.61%—-8.88%

奥迪

一汽

59.5

归属一汽大众

1.05%—0.6%

奔驰

北京

42.3

49:51

32.28%—9.9%

福建

2

50:50

111.48%—9.9%

宝马

华晨

38.6

50:50

26.5%—4.1%

表现好规模大、表现好规模小、表现差规模大、表现差规模小。

OK,我们现在可以将这些外资再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表现好规模大的外资品牌会一定程度上寻求新建新能源产能。

在2017年中,属于这类的企业有大众、丰田、日产、本田、通用、奔驰、宝马这几个品牌。对于这类企业我们又可以按照中国区表现和全球区表现来进行区分,显然,丰田、日产、本田、通用、奔驰、宝马在中国的表现都远远超过了全球区域的表现,可见他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具有很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几家品牌很难在传统燃油车业务上寻求股比放开或者分离。

企业

对外表述

丰田

“丰田汽车在各个市场的投资向来追求稳妥和谨慎,因此即便现在放开投资股比,丰田品牌立即去实现股比超越的可能性也不会很高。”

日产

“中国合作伙伴很重要,与他们的合作关系能够支撑三个品牌的业务继续向上发展,到目前为止,它们都非常成功。”

本田

“Honda与两家合作伙伴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后会进一步深化与两家合作伙伴的良好合作关系。不会考虑改变合资企业的股比。”

通用

“其中国市场的成功是得益于中国合作伙伴,今后也将继续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

奔驰

对中国当前的商业模式设定非常满意,公司将密切关注中国政府监管措施的进一步发展

宝马

“我们认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商业环境将使得在中国的中资、外资企业以及中国经济受益。宝马将继续与中国的本土合作伙伴寻求互惠互利、双赢的解决之道。”

但它们很可能在新能源领域需求积极的变化。比如,宝马与长城、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集团宣布双方已签署新成立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其推动力则来自双积分政策,考察其合资对象的新能源成绩,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东风)、通用(上汽)、奔驰(北汽)都无需太过担心,可作为继续优先合作的对象。而宝马(华晨)、日产(东风)则需要担心,不同的是,日产选择继续合作,宝马则果断放弃治疗另寻它家。

6.jpg

当然,还剩下大众这家巨头。2017年其国内表现与全球表现相差不大,因此势必要寻求股权扩大,但这个结果不一定会实现。原因有三:一是监管层并不同意如此大体量的变更,至少在5年以内都不会同意;二是双方已经在电动车领域进行了妥协,大众已经通过江淮-大众的利益交换初步解决了积分的焦虑;三是股权变更需要极大的资金筹备,这对于排放门巨额罚款的阵痛还没过去的大众而言是不现实的举动。所以,这件事对于大众产生的影响,将会变成其向中方施压、督促合作对象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的工具,仅此而已。

第二类:表现好规模小的企业会积极寻求股比扩大或者产品策略变更。

目前这类企业只有一汽马自达,2017年其国内市场表现远好于全球市场表现,但其股比(销售公司)仅为44:56,也就是说大头利润均被一汽轿车拿走,同时一汽的新能源积分尚不能自给自足。这是马自达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地方,所以它的第一策略一定是寻求股比扩大,至少恢复到50:50甚至以上,否则它就会将产品策略重心向长安马自达转移。事实上,马自达也确实在这么做,全新的CX-8已经交由长安马自达生产,而非销量已经落后长安马自达一大截的一汽马自达(并不符合制衡策略)。另外,马自达会加紧同长安方面商谈新能源汽车积分问题,毕竟长安汽车2017年新能源足足卖了61237辆。为何不新建工厂?毕竟新建工厂需要投入数十亿的资金,这是小规模的马自达难以接受的事情。

第三类:表现差规模大的企业会积极寻求股比扩大或者脱离,少数企业有退市风险。

这类企业是福特、PSA、现代、起亚、奥迪。前面四家企业都是普通品牌为主,但情况又有所不同。现代和起亚是受产业环境和非市场因素所迫,而北汽和东风又是大型国企,所以从长远考虑,这两家车企不太可能立即寻求脱离,只是起亚具有一定可能性在新能源领域另起炉灶,毕竟有需求也有实力能实现,优质标的物则会瞄准民企新能源表现较好的企业(江铃?)

而福特和PSA则先不会考虑燃油车的事,摆在他们头上最大的问题在于新能源积分不足,很显然众泰福特最新签署的合作协议已经摆明了,福特将在众泰福特中投入更多精力,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制衡”。

7.jpg

相比之下,PSA的策略可以说是让人瞠目结舌。不仅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没见大动静,新能源领域也是动作迟缓。毫无疑问,法国人的战略预判能力和中国区的策略制定已经大幅落后于所有外资对手,等待它的,应该是逐步退市。

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奥迪,这家企业盘子大、利润高,但长期对其伙伴表示不满,不止一次的在股比变更、转投合作伙伴上动脑筋。原因并不难理解,毕竟每年近百亿的利润要交给一汽这个看起来并不是很称职的伙伴,任谁都不满意。所以,股比放开后奥迪将极为积极的推动新一轮的股比谈判,预计其心理价位将在60%以上。反观一汽则很难有牌打出来,毕竟自己手里没有新能源这个干货,而奥迪已经制定了新能源路线图(插混为主、便捷)。当然,不排除两者谈崩之下,奥迪另起炉灶。

8.jpg

第四类:表现差规模小的企业会逐渐退出市场。

没毛病,说的就是DS,虽然去年6月7日双方在深圳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有一条就是双方增资36亿,但很明显,这类小众品牌无法依靠输血来持续生存,在股比放开、强强联合的大环境下,被挤出市场的命运基本已经注定。

此外,还有两点重要的事情值得关注。

一是特斯拉这类新进入者。

这类企业将受到股比放开政策的极大利好,因为可以实现更好的掌控和利润收割。这也是在中美贸易战格局下,中方允许或者说妥协的必然结果。特斯拉(以及少部分被允许的外资企业)会以独资的形式在自贸区或者自贸港进行建厂,并且顺利拿到工信部的资质。

二是外资会建立寻找新合作的标的物标准。

扩大股比谈判之后,必然会寻找新标的物进行合作,在外资看来,股比受让程度、新能源实力、威胁性会成为先后排序逐一衡量,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少中小民营企业可能被逐步收购、兼并。

四、总结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总结一下,股比放开会对整车企业形成的影响结果:

一是会催生国企形成以超级航母为龙头牵引的集约化发展新格局。

二是会逐步淘汰弱小民营车企,民营四甲则受到小幅利好,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令人期待。

三是受燃油车禁令,股比放开不会刺激立即出现大规模的股比变化或新建现象,但仍然会有小范围调整和波动,多家企业乱战的格局会逐步结束,最终形成多数小企业退出、少数巨头鏖战的局面。

四是新能源领域将受到极大的利好,市场活力将被特斯拉等新建独资企业进一步激发。

但不论如何,合资股比的放开一定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的分水岭,30年市场换技术的历程将作别,中国汽车走出国门现身国际舞台竞争,将成为下一个30年的主题曲。

望不负重托、砥砺前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智电汽车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