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低调几年,不料竟在电池领域有大作为?
宝马自2011年发布旗下电动车子品牌i系列,再到2013年正式发布纯电动车i3和混动跑车i8便少有动作。
今年3月22日,宝马汽车CEO哈罗德·克鲁格(Harald Krueger)高调现身,并表示:宝马电动汽车的量产时间,将会推迟至2020年。
为探究其中深意,锂电大数据记者进行了如下盘点:
早前铺垫——华晨宝马
为了面对市场的波动和变化带来的短期需求振荡,宝马集团一直强调的灵活性,而事实上,在经营和面对市场发展变化上,为了适时保持着灵活性,宝马在动力电池方面也多方布局。
不久前,宝马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齐普策直言:“尽管目前我们暂不需要自行量产电芯,但是获得电芯研发和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宝马而言至关重要。”
早在2012年,华晨宝马具有前瞻性目光地选择了CATL作为中国市场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而初期,华晨宝马动力主要将CATL所产的电芯,通过自动化检验后组合为电池模组,然后组装为完整的高压动力电池。
此后,CATL借助与宝马的合作,迅速打开动力电池市场,而宝马也在电池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中期沉淀——电池工厂
业内人称宝马这几年在电动行业再无建树,实际据宝马2017年年报显示,研发投入达到61.08亿欧元,比2016年增加了18.3%。其中,“宝马集团电芯技术中心”等多个科技项目为主要投入板块;成立于2017年11月的全新电芯技术中心投资额为2亿欧元。
据悉,宝马集团在全球生产新能源车型工厂共有10家,并有三大电池工厂。其中美国斯帕坦堡工厂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了将近90亿欧元,而且在2018年到2021年将继续投资6亿欧元。
德国丁格芬工厂建立为2006年,分为2.1和2.2工厂,专门生产电池组合和电驱动组件。它是全新宝马7系的诞生地,也是宝马i3、i8和其他混动车型的核心部件产地,包括高压电池组合、电驱动组件和铝制底盘。
目前,宝马包括德国的慕尼黑、丁格芬以及兰斯胡特工厂,位于英国的哈姆斯霍尔工厂,奥地利的斯太尔工厂、沈阳的动力总成工厂和即将开业的铁西发动机工厂。所有的工厂的材料、设备、流程和标准都会统一,任何一个工厂的技术创新和数据都会同步到全球,实现生产体系创新效益的最大化。
如今,2017年揭幕的沈阳“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该电池中心集电池研发、生产及测试于一体的电池制造商。将于3月30日正式上市宝马530Le,正是由华晨宝马,其纯电续航61公里,新车配备的三元锂电池组容量为13kWh,使用的电池电芯来自于宁德时代。
宝马集团2017年年度财务会议上,其CEO Harald Kruger称:“运用我们的第五代电驱动技术…在宝马 i4 上,我们将能以电力达到 550-700 公里续航。”
宝马为了实现目标,在新能源配备了完整的生产网络。
后期突击——展示实力
近期,宝马公司首席执行官哈拉尔德-克鲁格(Harald Krueger)称:“我们想等第五代技术问世,届时这项技术将更具成本竞争力。我们不想在第四代技术时就扩大生产。”
由于第四代和第五代汽车技术成本相差两位数,因此宝马决定于2020年之后,再投入量产。而其斥资2亿欧元在德国慕尼黑投资了建立了全新电芯技术中心,并将在德国慕尼黑建立自动驾驶测试园区,最早将于2019年投入使用。
该中心的职能涵盖了从材料选择、电芯设计、电池系统集成、大规模量产技术的全价值链,所有研究重点也都将集中在如何提高电池性能、寿命、安全性、充电效率和成本控制上。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傅乐希表示:“汽车行业电动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宝马的目标就是要超越所有现有竞争对手和行业新进入者,在高档电动车领域成为第一名。”
不久前,宝马集团宣布,将与美国固体动力公司合作。据悉,宝马将与其共同研发新一代电动汽车固态电池技术,以达到高性能电动车所需的水平和要求,并在其xEV车系上使用。
同时另有消息传出,麻省理工和宝马等联手,利用晶格动力学加速高能固态锂电池开发。
总结:宝马不仅投资了CATL,为其电动车生产提供所需的电池,更在自主研发的方面各项投入,以求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