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谈国内石墨烯热:注意泡沫化倾向,行业标准还在制定中
作为具有十多年石墨烯科研经历,国内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刘忠范认为中国现在的“石墨烯淘金热”有泡沫化倾向,“我认为太热了,(石墨烯)被看成几乎是万能的。”
在火爆背后,中国石墨烯研究水平如何?产业发展之路到底该怎么走?怎么才能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今年两会期间,刘忠范就这些问题接受了红星新闻的专访。
中国的石墨烯研究应用走在世界前列
红星新闻: 近年您一直从事石墨烯领域的研究,目前来说国内的石墨烯研究进展到哪一步了?和国外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刘忠范:我一直从事石墨烯研究,有十年多的经历。我可以先举一组最新统计的数据,石墨烯领域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已经接近六万篇,第二名是美国,有两万多篇,从发表文章数量上已经遥遥领先。申请和石墨烯相关的专利,中国现在已经占到69.6%,一多半的石墨烯专利都是中国人申请的,也是遥遥领先。所以,我一般愿意讲中国的石墨烯无论从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化应用,应该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红星新闻:这个行业有标准吗?
刘忠范:暂时还在制定之中。几层算石墨烯,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一层叫石墨烯,但是现在一般放宽说十层以内差不多就是。 国际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一层叫石墨烯,但是学术标准和产业标准不会完全一样,产业标准不可能按一层去做,这样的话谁都做不了,肯定要放宽。
只关注现在 会失去石墨烯产业的未来
红星新闻:这两年石墨烯概念很火,您怎样看这种现象?
刘忠范:可以这么讲,中国肯定是最火的。 石墨烯的研发门槛其实很高,很多人误认为投一点钱就可以做石墨烯企业,其实不是这个样子。
我认为,石墨烯产业的未来,究竟哪一些东西能存活下来现在还是未知数,有些人现在拿一些简单的概念性产品说事赚钱,我认为这个太短视。我觉得至少在近期、中期和长期都应该布局,否则我们只关注现在,会失去石墨烯产业的未来。
红星新闻:您认为石墨烯未来应用的最大场景在哪里?
刘忠范:不好说。因为石墨烯技术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看清楚,现在许多都是概念性的东西。
石墨烯首先是一种新材料,这种材料的性质的确特殊,有多个之最。理论上讲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也是导热性最好的材料,也是最薄最轻的材料,它的强度是钢的一百倍以上,所以这种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材料来说,它的用途是方方面面的。从导电性讲,有潜力替代ITO(导电玻璃),来做触摸屏。从导热性这个角度讲,它可以作为导热膜,比如手机的散热膜,因为它又是轻质高强的材料,所以说还可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作为结构材料去考虑。
企业进入石墨烯行业 要有足够风险意识
红星新闻:您说的国内这种大规模“石墨烯淘金热”的现象是何时开始的?
刘忠范:应该说五年前,2013年左右开始的。最近这三年愈演愈烈,目前全国有超过四千家企业号称做石墨烯相关产品。
中国现在石墨烯的产量,粉体的产能每年超过三千吨,薄膜超过了二三百万平方米。可是市场上对这些东西暂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那么可以想像,这么大的产能,这么大产量结果是什么?大家会竞争、降价。现阶段还是一个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红星新闻:做石墨烯其实门槛很高,企业想进入石墨烯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刘忠范: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一定要想到这个东西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做出来的,要有耐心,有一个长期的思想准备。风险估计不足的结果,就是半途而废,劳民伤财。石墨烯跟石墨只有一字之差,有很多人打着石墨烯旗号,其实搞不懂是石墨还是石墨烯。
对于石墨烯原材料产业来说,无论是工艺,还是技术设备都不成熟。虽然都有公开的技术路线,但是做好很难。石墨烯这个产业现在还没有到立刻就可以开花结果,蓬勃发展的阶段。进入这个行业首先得有研发能力,自己有真本事去做,放长线去做,做的人最知道其中的辛苦。
红星新闻:是否应该提醒降降温?
刘忠范:我一直在提醒,不要盲目进去,这个东西立刻赚不到钱,其实很多说赚到钱的都是骗人的。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