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铝离子电池: 非石墨体系自支撑,无粘结剂,多级孔结构正极
随着人们对于储能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相对稀缺和分布不均的锂资源,人们开始考虑新一代的储能电池来代替当前广泛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
随着人们对于储能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相对稀缺和分布不均的锂资源,人们开始考虑新一代的储能电池来代替当前广泛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分布,便宜的价格和相对安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初期的铝电池研究偏重于以铝盐水溶液为电解液体系的水系铝离子电池,但是所使用的电解液对于负极铝的腐蚀严重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新型甲基咪唑盐类离子液体电解液的提出和运用,铝离子电池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不仅当前以石墨类正极为研究重点的铝电池的放电容量(70-150 mAh g-1)有待提高,而且铝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电极副反应等都是目前研究遇到的难题。所以开发更多合适做为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针对以上问题,昆士兰大学王连洲课题组胡宇翔等研究人员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彭生杰教授课题组合作,设计了一种具有出色机械柔性和多级孔结构的非石墨类自支撑,无粘结剂电极(Co9S8@CNT-CNF),并首次运用在铝离子电池中。这一正极材料凭借自身结构优势有效避免了普通电极的集流体和粘结剂在铝离子电池中的副反应对整体电池性能的影响。加上其多孔和碳支持的整体结构有利于电解液渗透、更多反应位点暴露和反应电子传输,极大的加快了电极动力学的过程。在100 mA g-1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高达315 mAh g-1,并且在200圈循环后依旧保持297 mAh g-1的容量。即使把充放电速度提高10倍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依旧在154 mAh g-1并且在长达6000圈的循环后依旧保持87 mAh g-1的容量,是目前报道的最为稳定的非石墨类铝电池材料之一。文中通过对循环后电极的系统表征和与初始电极的对比也论证了这一正极材料在铝离子电池中的出色电化学稳定性机理。 综上,这一新型的自支撑,无粘结剂电极(Co9S8@CNT-CNF)是一类具有较好前景的铝离子正极材料,也为之后铝离子正极材料的探究提供了一条借鉴思路。相关文章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1703824)上。
针对以上问题,昆士兰大学王连洲课题组胡宇翔等研究人员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彭生杰教授课题组合作,设计了一种具有出色机械柔性和多级孔结构的非石墨类自支撑,无粘结剂电极(Co9S8@CNT-CNF),并首次运用在铝离子电池中。这一正极材料凭借自身结构优势有效避免了普通电极的集流体和粘结剂在铝离子电池中的副反应对整体电池性能的影响。加上其多孔和碳支持的整体结构有利于电解液渗透、更多反应位点暴露和反应电子传输,极大的加快了电极动力学的过程。在100 mA g-1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高达315 mAh g-1,并且在200圈循环后依旧保持297 mAh g-1的容量。即使把充放电速度提高10倍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依旧在154 mAh g-1并且在长达6000圈的循环后依旧保持87 mAh g-1的容量,是目前报道的最为稳定的非石墨类铝电池材料之一。文中通过对循环后电极的系统表征和与初始电极的对比也论证了这一正极材料在铝离子电池中的出色电化学稳定性机理。 综上,这一新型的自支撑,无粘结剂电极(Co9S8@CNT-CNF)是一类具有较好前景的铝离子正极材料,也为之后铝离子正极材料的探究提供了一条借鉴思路。相关文章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1703824)上。
责任编辑:售电衡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