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张静:发展20年 储能商业化显现 技术和需求仍需磨合
储能从2016年进入产业化初期,产业装机量爆增,储能应用发展增速,态度市场认可度提升了,应用向多元化,多角度,多领域去延展,包括我们得
储能从2016年进入产业化初期,产业装机量爆增,储能应用发展增速,态度市场认可度提升了,应用向多元化,多角度,多领域去延展,包括我们得多能互补,包括能源互联网都作为支撑技术。储能应用在和市场进行深度磨合,这里面有技术和需求之间的磨合,也有现在的应用模式和市场规则之间的磨合。
1月26日,“推动储能创新发展,提升能源整体效率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张静发表演讲。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张静
以下为演讲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的张静,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能跟在座各位领导还有各位专家汇报一下储能近年发展状况以及应用趋势。我今天这个汇报包含三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储能产业差不多近20年时间发展的历程,以及进入商业化初期,也就是最近一两年它的趋势的总结,那么第二部分就是以一些具体信息为基础,汇报一下产业市场状况还有政策状况,最后也是把我们储能目前作为一个创新的记住或者创新的应用点,应用和模式做了一个总结。
我们先开始第一部分的内容,刚才几位领导的发言我觉得对我的启发也非常大,我觉得领导也是充分肯定了我们储能作为一个技术,它的创新性以及它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那么我们储能最早的发展一般是从技术研发开始,我们定义在2000年左右,到现在为止不到20年的时间,作为一个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在大家普遍关心之下,我觉得它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迄今为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三个部分的发展,首先是一个技术验证期,是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那么我们现在很多主流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包括技术等等都是在这十年进行研发走出实验室的,那么当时以张北电站项目拉开了储能开始进行示范应用的序幕,大部分得出能技术以及主流储能厂商对于我们技术的性能以及应用效果做了非常充分的应用,以前在理论上应用类型都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实践性的验证。然后就到了我们现在已经是2018年的开始了,到了2018年所处时期,我们把它定义为商业化的初期,其实这个时期我想对于我们产业发展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我们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发展期,在这个阶段很多的政策都会出台来支撑我们,我们从自身来讲装机量增长非常非常快,我们应用向多领域渗透延展,最后很多新型包括刚才吴主席说的电动汽车为基础很多应用模式都在探索当中。我们希望我们在这五年,现在已经是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在未来的三年我们能够取得非常大的成绩,非常成功的经过这个商业化初期发展,那么进入到去年10月份,我们能源局发布的储能指导意见所提到的,进入到形成产业化体系时期,那么在十四五五年,我们产业化规模已经基本形成,我们一些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我们商业模式可盈利性已经非常清晰,包括我们的一些技术规范、标准体系等等都在逐步完善。也就是说经过了第四个阶段,我们产业基本上开始要走向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道路。所以我刚刚是把我们整个储能从2000年到技术研发到未来5年或者7年一个发展状况做了一个汇报。
实际上我们储能从2016年进入产业化初期,它的表现还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以前的时候大家说我做一个示范项目,或者展示一下技术性能就已经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了,但是从2016年开始,我们感觉到产业装机量爆增,我们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第一条就是储能应用发展增速,这一块储能更偏重于电化学储能,还有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等,还有中科院现在有一个压缩空气储能比较新兴技术,项目规范量用了一个爆增这个词,其实背后有数据支撑,从2016年到2017年,所有规划和在建项目已经达到1.6个G瓦,作为我们比较新的技术来讲,和我们从2000年到2017年相比,它已经是四五倍的量级,大家能够感觉到进入商业化初期,各方合力,我们的政策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技术成熟度,产品成本下降等等造成的猛增的态势已经出来了。
第二个态度市场认可度提升了,应用向多元化,多角度,多领域去延展,包括我们得多能互补,包括能源互联网都作为支撑技术。
第三个是项目规模扩大,技术路线聚焦,现在十兆瓦甚至百兆瓦并不是很新鲜的事,根据我们的统计,十兆瓦已经是前几年四倍,超级电容还有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逐渐成为应用的主体,聚焦的趋势也很明确。那么技术成本下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我后面有两张片子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下降的幅度。现在到2020年,大家的建设成本额已经基本应收平衡点,这也是当时电科院给的模型算出来的方法。包括国内外金融资本对产业融入也是非常明显,2016年的时候有40多亿美金的融资的钱已经进到我们的产业,已经不再是观望了,下面是关于我们技术标准规范已经启动了,政策频繁发布,非常非常多的政策,对于推动我们储能在电力系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非常大的作用。
最后一条就是现在来讲,大家感受最深得,我们现在的项目都是商业化导向的,现在储能应用在和市场进行深度磨合,这里面有技术和需求之间的磨合,也有现在的应用模式和市场规则之间的磨合,虽然里面很痛苦,很多企业在经历痛苦的过程,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市场,我们的技术成熟需要市场的检验,只要我们成功完成这个过程,我们商业化就近在眼前了。这是跟各位领导很快把我们近几年发展趋势做了一个总结。
第二部分内容,关于市场和政策的信息,有些是直接支撑我这个趋势的,大家可以展开看一下,首先我们这个联盟因为有一个6、7年时间,一直在收集和追踪产业发展一些数据和项目,所以我们有这么一套数据库的数字,这个是我们中国储能市场整个安装,这个是所有投运项目累计量,就是2000年到2017年,咱们一共是28.9个GW,,前两年一直保持这个数据,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电化学储能储能很小,但是我们已经突破1%,虽然我们的份额小,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增速是非常快的,这张图就是我们电化学储能增长速度,大家特别可以看棕色的线,从2013年、2014年基本上都是50%以上一个高速增长,今年是45%的增长,多年能维持这样高的增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下面我们再从数据看一看,我们现在储能在中国市场技术分布还有应用分布情况,锂离子第一位,58%,大半市场在这边,但是我们不能小看千炭电池,这和我们现在用户侧很多项目都使用千炭电池是离不开的,我们再看是我们储能几大应用领域分布,首先按照我们的定义,我们把储能应用第一是用户侧,就是所有我们工商业用户等等,他们的用电这侧安装储能,国内互用还是比较少,跟国外不一样,第二部分是可再生能源并网,就是大型的风电场,辅助服务是第三位占9%,电网侧主要是输配,这一块比较小,因为它的主要应用还是前几年一两个示范应用。这是一个基本的市场分布状况。
我们下面也看看刚才提到的储能技术成本下降,因为整个产业发展对于我们一开始前几年大家讨论特别多,说你们储能特别贵,制约了发展,最近这两三年降低趋势非常明显,得益于电动汽车保有量提升以后,降速是很高的,我们选2013年、2017年,2020,这也是和专家和企业和座谈会一起共同做出的平均值一个范围值的研究,大家可以看到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的主流技术基本上到应收平衡点,从成本降低角度来讲大家不用担心,在未来会有很多新的模式来支撑我们的成本,有比较好的下降空间。把我们三个时间点做了一个辅助图,最近这几年都是有40%到50%一个成本的降低。
我想跟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出台的一些政策,对于我们产业的推动。因为今天时间关系,本来我是准备了一些国际的片子,但是因为来不及了,所以我简单说一下,其实国际政策在最早的时候他们的政策出台比较早,现在大概有十多个政策都有储能支撑政策,但是有分类这么多这么全面真的不多,因为政策的数量太多,我把它进行了分类,有能源规划装备,有电力规划还有新能源,电动汽车等等,他们相关的政策里面也把储能当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持要素,总的来讲所有这些政策合起来加大对多种技术研发,在一些特殊的区域和环节给我们储能做一个区域的示范,以及推动我们储能在多领域的应用都起到了巨大作用。说到政策我觉得有两个跟我们的相关性特别特别强的直接政策我们必须得提,有点里程碑式的政策,一个是去年10月11号推出的促进我国储能技术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级指导性的政策,对于我们储能现在和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规定了我们的五大任务,那么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很多地方就开始研究和出台,跟他们当地资源禀赋相配合的,支持我们储能发展相关政策,对于我们储能未来一两年在更多的地方落地有非常大的支持,所以意义非常大。
第二个政策对于推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个等于给我们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一个准入身份,里面有很多的细则,在这个基础上给予了更大支持,是去年11月份有一个43号文,给我们储能将来一个市场化的形势或者身份参加电力辅助服务一个支持,所以国家政策支持下,我们地方针对地方有很多的辅助政策,9%的份额有特别大的支撑,2015年的时候这个数据只有2%。
下面应该也是最有意思的一部分,是关于我们这个储能应用还有模式的一个介绍,我没有办法放动画,其实我们储能应用从2012年发展到今天,也是一个发展性的态势,我们先看上半部分内容,最初2012年、2013年那个时候写白皮书,写我们储能应用到底哪些类型,有什么作用,我们结合国内外文献,把它整理为五大领域,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一共是17种,在我们很多示范项目里面都得到了验证。你这个系统安在哪,就是给这个地方做服务,能够起到相关作用。最后我们发现其实储能应用不光是在完全的电力系统,其实它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就有了后面这些,包括我们在数据中心,在电动汽车充电站还有一些轨道交通做能量回收等等领域,所以大家的视野就比较宽了,我们整个应用领域的渗透也就强了,之后随着能源互联网指导意见的出台,大家脑子里有一个互联互通这样一个思维方法,那我们安装在各处的储能系统它们是不是能够被整合应用呢?如果被整合应用对于提升我们整体效率是不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我们储能实现多重应用是不是有好处呢,其实很多的创新模式就出来了,我们可以先看右下角这个,江滨总在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储能云平台概念,他希望把在一些工商业侧的储能电站,把我们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还有互用的充电站结合起来,可以给电网提供服务这是一个概念。不久之前清华大学的康教授也提出了云储能,我还专门跟这个专家研究学习,我觉得这个名字好像,云储能也是一样的,它有一个叫云储能的服务商,自己做一套系统,把所有这个分布式的储能以及它自己自建的储能系统可以按照需求整合到云端虚拟容量里面来,给他的用户,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商业用户提供一些服务。所以我也想一个是给电网提供服务,一个是给用户提供服务,虽然这个服务对象不同,但是其实中间概念很像,这就是我们目前说的储能虚拟电场的概念,只是不同的形式,这种创新方式大家研究热度很高,很多示范项目也在落地。这是我们储能通过技术整合实现创新应用。上面三和四随着能源发展,包括电力系统发展,储能随着能源发展,或者电力发展在里面也有很多的创新应用。
我们很快速度把我们储能从2012年到目前整个应用一个动态变化发展跟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了一个汇报,我们下面就落地,回到我们实际上已经做的项目,项目目前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目前还有哪些问题,未来还有哪些提升空间。首先一说商业模式,我们就必须要提PGM一个模式,在这个市场它是最早使用储能的一个调频市场,给予了相当一些政策,完全是一个自由竞价的市场化来给予储能参与调频的市场,包括比亚迪在内很多企业,在这个市场都有,当然这个市场也是非常真实的一个市场,做得好,挣钱,做不好就要罚钱,这是实打实的,我们中国的调频目前看到右边这一小块,还是和火电机组整合在一块的调频,我们现在赚取费用就是提高了日补偿的能力之后获得的费用,现在有一定的经济性,大概是五年左右或者更早一点能够收回成本,这是中国市场非常好的盈利模式了。我们想随着43号文的提出,将来我们这个调频更多在限货现场环境下发挥我们的作用,我们自己做服务效果,就决定我们是否能够盈利能够挣钱这样一个先决条件,这是真正还原了储能作为商品一个本性。
最后两分钟简单说一说互用储能,国外这个模式很多,总结起来一句话,他们现在有一些像(英文),其实已经用储能虚拟电场形式,把安装储能的用户第一可以在他们内部做一个可再生能源发展交易,就像服务于他们自己,同时可以跟电网做一个服务,包括像需求响应,虽然应用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创新性是非常明显的,可以充分发挥储能的多重效益。右边这个表是我们在用户侧储能应用模式,我们主要帮助我们的工商业用户节省他们的电费,我们现在唯一的盈利点就是风火电价差(音),这个不是一个定量是一个变量,随着经济发展,电力发展,可能每年每个时间段都有不错,我们也希望将来我们用户侧的储能能够更多参与像需求响应,由市场决定的方式来盈利,所以介绍完这两种模式之后,我就想起也是前一段时间学习了夏清老师一个PPT,其实储能大家的共识也是,也许我们并不是希望完全的安装补贴的支持,而是更多需要市场机制对它的支持,还原商品本身应该具备的价值,因为时间非常紧,所以我匆匆跟各位领导作了一个汇报,可能会有一些不当的地方请您多多指正。
(发言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核)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