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核电发展的安全防线
目前,全球运行核电机组多达435台,为全世界提供了16%的电力供应。在很多国家,核电已成为电力供应的主力军。法国每10千瓦时电中,约有7千瓦时来自于核电;美国拥有104台核电机组,为其提供了20%的电力供应;日本、韩国等国家,核电在本国电力供应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事实证明,在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的当今时代,核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一座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就能够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全部电力需求,只要确保安全科学运行,其排放对环境基本无影响,完全可以说它是安全清洁的能源;而如果用火电,将需要燃烧330万吨煤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温室效应”,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建立了核工业,同时拉开了核能发展的序幕。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先后建设了秦山、大亚湾、田湾等核电基地。到2012年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17台,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28台,在建规模世界第一。
“迄今为止,我国大陆地区已经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达到17台,安全业绩良好。”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总工程师柴国旱介绍说,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核电厂气态和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核电厂周围辐射环境没有因为核电厂运行而改变。“我国的核电厂从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汲取了世界各国几十年的经验,其安全水平是比较高的。”柴国旱说。
虽然,目前核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仅占1.7%的份额,但众所周知,核电已成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的一支生力军和重要支撑。今天,大亚湾核电基地70%的发电供应香港,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提供了23%的电力,还满足了广东省、福建省等多个地区多座城市的电力需求。
然而,核能事业的发展也遇到过一些挫折。核事故带来了巨大损失,也加大了人们对核能的畏惧感。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核事故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极低,然而极低不等于零,必须高度重视核能安全,必须充分做好核应急准备,构筑核电发展的安全防线。
“从目前的技术能力来看,核电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发生严重核事故的概率已非常低。但是从技术角度讲,概率再低,哪怕是百万分之一的可能,也不是零。”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中国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对记者说。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核电安全监管工作。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印发了《核电安全规划》《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进一步提高核电的本质安全度。
与此同时,为防万一,大力加强核事故应急准备工作也是发展核电的必要选择。
潘自强介绍说,根据“纵深防御”原则,核电厂通常设置五道防线,核应急是核电站纵深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在万一发生核事故的情况下,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将放射性危害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在这方面,我国核电企业都作出了实际行动。“作为核电企业,中核集团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加强核应急国际合作,形成了包括核应急组织指挥体系、预案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比较健全的核应急管理体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长利表示,中核集团高度重视核应急技术支持能力建设,集团公司所属十几个从事核科技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都是国家核应急技术支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核应急辐射防护、辐射监测、航空监测以及核应急医学救援等比较完善的核应急研究与救援能力。
福岛核事故后,中广核也迅速作出了反应。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建生介绍说,在核应急方面,中广核集团认真对照核安全大检查的结论,进行整改。同时加强了集团公司在应急方面对成员公司的指导、协调力度,加强集团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的职能,运行核电基地已完成各项短期安全应急改造项目,在建核电基地正在按计划推进各项短、中、长期安全应急改进项目,建立了集团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组织编制了《中广核集团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支援方案》,并正在研究建立集团级核应急快速救援队伍。
责任编辑:廖生珏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